灵魂一问:你的丑照,都在谁的手里?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快看,他从这儿拍过去多好看呐!太会取景了!”
一位陌生中年小姐姐盯着我爸的手机屏幕,发出了如此的惊叹。
此时,老爸正聚精会神半蹲在地上,双手把持着手机,从栏杆的二层洞口伸出,拍摄着对面的山间流水,以及流水上方的拱桥。
还有,刚好站在桥上的老妈。
由于老爸近年听力开始下降,虽然中年小姐姐音量不小,却也不足以让老爸注意到。
只因流水与山石间猛烈的碰撞声,游人此起彼伏的交谈声,在如此繁杂的环境音里,让她本就不小的声音也被削弱不少。
作为I人,这就是不得不装E的时候了。
“大师”一动不动地还在沉浸创作,“小弟”为了不失礼貌,便满脸堆笑着回复:
“他平时喜欢拍照,喜欢琢磨这些。”
中年小姐姐长哦一声,转身就拉着她的男伴,让他也以同样的角度给她拍。
摄影是老爸多年的爱好,小学的时候我就在书柜看到他那些关于相机的书,也经常看到他摆弄他的相机,除尘什么的。
我的摄影启蒙也是老爸,虽说我技术不佳吧,却也无形间耳濡目染到一些取景的“直觉”。
为啥是“直觉”?
因为我没有理论知识,而是从一张张老爸手把手指出的这儿偏了、那儿过去点更好,如此调教出来的。
小时候用的都是菲林相机,拍一张就废一张胶卷,试错成本比如今的数字相片要高。
最初,老爸教我取景的方法,是用那个标志性的手势:由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组成的一个方框,单闭一眼从框中框选要拍的区域。
而我第一台接触的相机,就是他的大宝贝,样子跟现在的单反长一样的那种。
不一样的是,这玩意儿只能手动对焦,像我这种资质,就是蹲在那儿对半天,里面的那两个半圆也死活对不上的那种。
傻瓜相机的出现,简直拯救了我的对焦噩梦。
从那时候开始,每次出去旅游,老爸就带着他的大宝贝,我带着傻瓜机。
拍完照片洗出来后,“师傅”便一张一张点评“徒弟”的技术。
数码相机的出现,再一次拯救了我费片的麻烦,也方便了老爸对我的及时指点。
即便如此,我至今为止还是对速度、曝光这些数值一头雾水。
摄影这项技能,我应该是没什么天赋能超过挚爱它几十年的老爸的了。
但说到拍照,我应该有一点是比他略胜一筹的。
晚上在客栈安顿下来后,三人便开始在群里狂扔一天拍的照片。
看到那几张被中年小姐姐大赞角度的组图,我点开有老妈在的那张,给老妈看。
见老妈皱了皱眉头,我便告诉了她当时的故事。
老妈没忍住噗嗤笑了出来:
“幸好她没看清最后把我拍成啥样。”
从多次全家出游的拍照经历告诉我,想要给自己拍一张自己好看的“到此一游”留念照,别找老爸。
不然,你会从最后的成品中明显地看出,摄影者对景色的喜爱,比镜头内的人更甚。
整个自然景色拍得相当出色,可照片中的那个“模特”,不是被拍成一米二就是各种一言难尽的表情。
我至今忘不了那年去武当山的时候,为了拍出瀑布水流的动态,老爸让我保持快一分钟不动。
最终出来的那张我脸僵到黑,而瀑布灵动到极致的相片。
这回老妈的这张照片,依然延续了老爸一贯的拍摄风格。
因此,在摄影上我唯一比他强的,恐怕就只有拍人我能把人拍得正常且如常。
老爸取的是景,而我取的是人,这就是我俩的差别。
老爸看到我们俩在笑,不明所以。
他的关注点还在这张的光线和那张的角度上,甚至不觉得我们在他的照片中已经走样了这回事。
美颜滤镜是把人物的背景给扭曲了,而老爸的技术却是把背景中的人物给牺牲了。
每每想到,我们有多少丑照握在老爸手里,就忍不住扶额失笑。
老爸出品 老爸出品 老爸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