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哲思

陪审团中的社会观

2020-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雪梨不是梨_

前不久写的一篇文章。


“我们会来这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肩负着重责大任。我一直觉得这就是民主社会的优点。我们收到信,被通知要来这里,决定一个跟我们素昧平生的人到底有没有罪,不论做出什么样的判决,我们都拿不到好处,也没有损失,那就是我们的国家能这么强大的原因。”

—— 电影《十二怒汉》

如果说上面这段话思考的是陪审团的职责,那这部电影所呈现的,就是陪审团的故事。

整部影片由黑白色调组成,讲述了一群担任着青少年被指控谋杀父亲一案的陪审团的十二位绅士,为了得出一致的投票结果而不断探索、讨论、分析案情的过程。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就是这样一群人,在这样一个时刻,聚在了一个小小的会议室,为了一名素不相识的18岁少年,也可能是为了当陪审团的三块钱,争得慷慨激昂、面红耳赤。

本该在几分钟之内解决的投票,却因为其中一名成员毫无预兆的“唱反调”而变得复杂。各种证据都指向男孩谋杀了他的父亲,可这位8号却思路清晰、沉着冷静地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质疑,最终说服了其余11名成员,得出了男孩无罪的结果。

虽然电影中两方激烈的冲突让人看着着实气愤,支持“有罪”的人们好像也只是为了尽快结束,或者满足自己的私心。

但是不必因为一开始投票“有罪”的十一位绅士太过于草率就把他们归类为“反派”,更不要指责执拗的3号和怀有偏见的10号。

这场审判的意义并不在于揭露个体人性的黑暗,而是对于每一位陪审团成员来说,在这次审判之后,他们都得到了什么,像是一场洗礼,亦或是一次宝贵的人生体验,也可以说我们在这部电影中好像看到了很多社会的问题。可以说,这个陪审团,仿佛就是社会的缩影。

其实我并不认为有什么真正的邪恶之人,要说本影片最大的反派,那也勉强只能说是自私自利的7号了。毕竟,就算是投了“无罪”,也只不过是盼着想去看球赛。他根本不关心案子的真相和少年的清白,他贪图的,仅仅是自己的享乐。但我们同样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表面上看起来7号没有任何情感的牵动,但经过这场审判,他也应该懂得一些道理了吧。

可以通过一些人物看到一些问题的缩影,这场审判就更像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了。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并不是8号的细致观察和聪明伶俐,他的彬彬有礼和尊重生命在开局就已经定好了人设。最令人动容的,反而是其他人的转变。

那就来说说最能让人记住的3号吧。从头至尾,他始终是易怒的、暴躁的,最初,在他眼里,8号与他的支持者们只不过是同情心泛滥,不忍心对这个少年下手。结合他的经历,他的儿子因为和他不和而离家出走不复返。于是,他极大地把自己的情绪迁移到这起案子中。他是因为证词好像铁板钉钉,所以不同意无罪吗?也许一开始是如此,可那他为什么在8号不断推翻证据以后还是不愿意立即转变?他越愤怒,越无理取闹,就越让人觉得可悲、可怜。他始终无法接受自己孩子的离开。最后,他醒悟了吗?把皮夹里的相片撕得粉碎代表了他的悔恨,还是释怀?他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值得我们思考。

作为陪审团,他有那么一点失败,不该掺杂个人情绪。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他确实得到了收获,这场讨论赋予他的意义一定非比寻常。

问题同样明显的,是10号。

从一开始,他就不断强调这个孩子来自贫民窟,所以在他的脑海里的观念就始终无法接纳这个孩子是无罪的。他怀着深深的偏见,认为贫民窟里的孩子就是无可救药的。偏见,在当今社会对我们来说,也仍旧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不仅仅是出身、身份的歧视,它可以以更多形式出现。例如最近的留学生事件,虽然有些人的行为着实可恶,但是我们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群体。

10号在受到了所有人的厌恶之后,突然变得难过,默默坐在一旁。其实,怀有偏见的他反而显得更加自卑。

我敢肯定,这场审判结束后,他会改变。

所以,这场审判不但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是让那些陪审团成员们获得了新生。

正如题记所说,这个国家的强处在于,它的民主。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一群各色各样的人,他们聚在一起,为了一个未曾谋面的人追求公平。

这个陪审团,承载的责任,远远大于他们所想象。一开始,十二个人中,十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肩上的重量。

让我们假定,如果,没有8号这个人出现,这场审判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啊,千万不要这样设想。

因为不论世界如何阴暗,都会有人追求光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