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三年九月观影总结
九月观影19部,具体如下:
1.《吉恩.凯利:作为一个舞者》(2002,罗伯特.特拉亨伯格,美国)
评分:4/5
作品创作完成之后正如一个长大离家的孩子,创作者亦不可控其走向,只能目睹其到一条渐行渐远的路:最为看重的作品间接引起事业下行,《雨中曲》则随时间推移成为不世经典,命运仿若开了一个冰冷残忍的玩笑,令最亮眼的星失色、最具活力的身姿衰落。确实如片名所透露的,对其事业的展现多于私人生活,将其定位为“舞者”(而非“影星”、“演员”)可谓精准,那正是其与生俱来的天赋、炫目迷人的源泉。
2.《歪唇男人》(1986,帕特里克.劳,英国)
评分:3.5/5
重悬疑而轻推理:求索过程之观赏性可位居系列前列,奇情化的人物与场所助长诡秘,几处闲笔勾勒厚重疑云;灵光一现得出结论衬得前情多少有些故弄玄虚,原著中熟睡时被缷去假面比剧中改编高明数倍,凶杀案变调而成的自导自演案黑色幽默十足。
3.《兽兵卫忍风帖》(1993,川尻善昭,日本)
评分:3.5/5
应做成长篇,一部电影的体量明显拥挤,叙事显得粗枝大叶,几无秘密悬念,亦并非严丝合缝,不加掩饰的暴力与恶趣味交织,一眼足以望穿深处,人物间难让人体会到情感的流动,太多独具特色的奇士成了华丽的躯壳,太多奇妙的绝技如同短暂绽放的烟花一瞬而逝;一些局部却处处可见精致,光影精细度犹胜而今,冷冷刀光行处,映有幽林古道落樱流水,一派凄艳。粗糙且细腻大概可以作为对其整体的评价,前半指其人物之塑造,后半指其视觉之精美。
4.《音乐之声》(1965,罗伯特.怀斯,美国)
评分:4/5
实景拍摄有着片厂布景难以企及的真实质感,掠过乡野与山间的俯瞰长镜赏心悦目,金曲含量极高,玛丽亚如同视点,借由其出世之旅完成由个人至群像、个人情感至家国之情的流畅转换;并不仅仅是童话,从最初的置若罔闻到最后深切影响众人命运,安乐背后滋长的阴霾令人难以忽略时代背景,第三幕的大量夜戏又何尝不是对渊灰漫漫时境的具象呈现,在这里痴情的少年追捕昔日恋人,歌声也无法抗衡黑暗,所谓“音乐之声”的深层含义是被音乐唤起的共情,它引领我们走向光明。
5.《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2023,小斯蒂芬.卡普尔,美国)
评分:2/5
剧情几乎完全复刻了第一部,同样的寻宝+夺宝,甚至途中都有对人类的质疑及对宝器归属的争执,但一切都被处理得更加简陋,聒噪的幻影并不能比寡言的大黄蜂更好地承担人类与机器的情感线,突如其来的生死与共也缺少足够的铺垫,动作戏多却纷乱,每个机器人都想塑造得更有个性,呈现出的效果却像是蜻蜓点水。
6.《伊万的童年》(1962,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爱德华.阿巴洛夫,苏联)
评分:4.5/5
迷醉于塔科夫斯基的影像,层次分明的远中近景及流转其中的剪辑、粼粼水影同既像刀刃又像罗网的房屋废墟,幽灵般不时介入现实的虚幻不单是狭义的梦境,还有白日中的幻觉及对阴影中不可见事物的臆想,它们纷纷走向破碎、走向声声惊呼与张张面孔所带来的心惊胆战,并最终指向了心理上承受的高压。通过空荡的空间、分离的声画及甩镜还原出在此发生的一切是过于天才的技法,与其说结尾像《四百击》,不如说更像是前作《压路机和小提琴》:未竟的遗憾入梦圆满,没有迷茫的转身回望,只有自由灵魂在梦境中的渐行渐深。
7.《天赋异禀》(1923,休.费因,美国)
评分:3/5
懒人装置、构造独特的房屋及磁铁动力颇为有趣,构造了一个狂热于科技但伪科学横行的世界却无意去构造其中人与人的关系,完全是波拉德一个人的妙想展现大全,得益于道具也被困于道具,就连人在其中也成了道具,无怪乎波拉德独自担纲后难成气候,如此老旧的创作思路,最终沦为闹剧也是必然的。
8.《极乐大厦揭幕》(1954,肯尼斯.安格,美国)
评分:3.5/5
十指逐次佩戴戒指铺陈珠光宝气,氛围自吞食金链起步入迷幻,整体节奏由静至动的变化暗合着神性的逐渐剥落,影像无比先锋,后现代主义式的夸张令人物更像是符号,如橱窗中精美的模特或庄重或扭曲地摆弄肢体、变换神情,大量叠影重叠各色物件人面,蒙太奇飞掠游走于诡秘,除却滑坠癫狂再无其他去向。
9.《死于独特》(2017,保罗.安德鲁.威廉姆斯,英国)
评分:4.5/5
赋予镜头纪实新闻般还原真实的使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惨案发生始末(包括但不局限于传统的受害者/加害者视角),过去同当下的穿插在丰富叙事层次的同时也补全了人物厚度,自始至终释放善意的“受害者”渴望坦然活在阳光下,由狭隘及偏见诱发的惨案便愈发触目惊心。在担任“补充者”的同时,亦担任着加害者的“拆穿者”,真实情境无缝衔接于言语搪塞及谎言之后,揭露暴力之下色厉内荏的本质。
10.《陌路丢失》(2013,泽维尔.勒格朗,法国)
评分:4/5
短小精悍,视角由男孩自然转到母亲,情节脉络随对话逐渐交代明朗,自始至终未点明“家暴”这一热点议题,但脱口而出的哭喊与不经意间显露的伤痕足以抵过万语千言,长镜头及有限视角的混用营造出上佳惊悚感,并未随逃离远去而开阔的远景暗示阴霾仍在,故事尚未结束。
11.《威尼斯惊魂夜》(2023,肯尼斯.布拉纳,美国)
评分:4/5
时长及场景的“收敛”取代了表达欲及创作欲无限洋溢造就的不适,惊悚元素的活用将由悬而未断带来的未知疑惧充分调动,人物时常被空间“挤压”至画面边缘,令人窒息的高压笼罩着古宅中的每一个人,广角镜头产生的略微形变则无时不在放大心理层面的焦虑,幻象在其中更加难分真假。因平时对探侦题材多有涉猎关注,深感严丝合缝案件之难寻,因而愈发认为此题材本质是“愿者入梦”而非“滴水不漏”,何况本片的结尾处理得极其聪明,究竟是冤魂还是心魔?是开放式结局还是推理漏洞?谜底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看到了怎样的“哈姆雷特”。
12.《马戏团》(1928,查理.卓别林,美国)
评分:4/5
强烈的戏剧冲突与偶发设置在他处或许会显得设计性过强,但在本片中则显得恰如其分,各种表面与深层含义的“戏中戏”与“表演”轮番登场:令观众发笑的无意识演出、招致厌烦的有意识表演、在戏中人面前进行的表演教学与在意中人面前的笑面伪装,底层表演者幕后的哀愁同最后孤独的背影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一出表演结束后的状态,台前幕后的界限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没有丝毫梦的元素,却比《从军记》更像是自漫长的梦中醒来。那些只在一瞬便天翻地覆的爱恨际遇随数架马车远去,“人生如戏”四字贯穿全片。
13.《格兰其庄园》(1986,彼德.哈蒙德,英国)
评分:3.5/5
层次分明的远中近景令画面错落有致,镜中像与镜外人的错位直面、镜中与镜外的呼应似也是在隐喻虚实,一板一眼的叙事是把双刃剑,其缺陷在理性为人性让步的“东方快车”式故事中体现得尤甚,无论是之前的《蓝宝石案》,还是此次的《格兰其庄园》,均未能体现水到渠成背后的那一丝出人意料。
14.《帷幕:波洛的最后一案》(2013,希提.麦克唐纳,英国)
评分:4.5/5
行动受限的孱弱病体与依旧活跃的大脑两相对照,穿透层层疑云看破真相的眼眸,生命之火于其中时隐时现,几乎暗淡,突然理解了大卫.苏切版波洛在无数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缘由,二十余年的饰演生涯令角色仿若真切存在于另一层平行时空,同演员本身的纠缠已难解难分;足以令他人代己执刀、让最善良的人游走黑暗、将无数人玩弄于股掌,言语才是最尖利的凶器,侦探同罪犯互相攻心的对手戏张力十足,势均力敌的交锋无比揪心却也足够完美。何为正义?如何执行正义?结尾在留下缅怀旧时光的怅然之余,还留下了不亚于“东方快车”一案的天问。
15.《战争序幕》(1942,弗兰克.卡普拉、安纳托尔.李维克,美国)
评分:4/5
虽不无宣传意味,但确实做到了字面意义上的好看,动画模型的介入及有意识的镜头设计使时局呈现趋于直观,巧借东西半球的昼夜差异表现极权同自由两种国度的暗与光,击碎珐琅玻璃后暴露的希特勒画像更是含义万千:对天父的信仰崩塌、个人崇拜的狂热及冠冕堂皇背后意图掌控意识形态的本质。跨越大洋蚕食全球的战略意图令人不寒而栗,将世界命运同个人命运紧紧关联,有效渲染参战的急迫性及合理性:远方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16.《如何成为多面神探福尔摩斯》(2014,马修.托马斯,英国)
评分:3.5/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福尔摩斯”,不仅指其改编次数之频繁,更是其形象随时代风向所产生的变迁,从最初的传统改编到带有战时烙印,再从回归原著到当下的多元解构,这一迷人的艺术形象看似早已定型实则无比多变。对各版本的介绍详略不一,自八十年代至今的所有版本并未获得应有篇幅,仿佛默认观众已了然于心,JB版后期经受的抑郁症折磨与两任华生的更替对比、RDJ版的漫画式时代构建及BC版将背景置于当下的改编思路等很有看头的内容被尽数省略。
17.《坚如磐石》(2023,张艺谋,中国大陆)
评分:3.5/5
花花世界被具象化为霓虹美学,暧昧且迷离,其背后的权利酒色滋长罪恶与欲望,同夜色一并成为保护伞遮蔽诸多真相,令身处其中的人迷失、意欲探索之人难以看清。难言删减对其影响几多,除了几处显而易见的不连贯与下文丢失,具体到情节上的瑕疵仍有不少,为将具备话题性与尺度的单一角色塑造完整,“关系”间的互动被忽略了,多的是象征性台词而非有效情节,其弊端在后期“父子”及“父女”戏交错时暴露无遗,这样单薄的直给并不能丰富人物层次,甚至缺少应有的情感张力,显得低级、凌乱与失控,无声的凝望也因此失去了欲说还休的沉重。
18.《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西德尼.吕美特,英国)
评分:5/5
封闭空间中的群像本就为吕美特之专长,精巧多变的台词与主观客观的视角变化并未因单调的空间失色,就连真相是否未知这一探侦类型刚需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知晓结果后重看反而能捕捉到更多细节,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隐于暗处早已织就,多少台词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最终成为侦破案情的一块拼图。将本就颇具仪式感的罪案现场完整还原老派但平添庄严,私刑者与执法者的界限在此刻模糊,法理与人性的冲突亦达顶峰,令观者之心随复仇利刃的逐一刺下而震颤不止。
19.《冰川时代》(2002,卡洛斯.沙尔丹哈、克里斯.韦奇,美国)
评分:4/5
夸张且棱角分明的冰川及荒原设计构建浓重史前风貌,危机的来临仿佛也是必然,屡见不鲜的合家欢模式在此种境况下更显温暖人心,跨越物种的情感虽不足以融化皑皑冰雪,却能够令他们相互扶持走过险境。时代界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人物亦时常游离在状况之中与之外的微妙分界,由此产生了诸如橄榄球赛式的西瓜争夺与艺术展览式的冰窟奇观等无厘头笑料,极强的娱乐性使人愿意忽略剧作上的些许粗糙。三人组同追逐松果的松鼠未有直接关联却间或互相影响的“双线”设计颇为独特。
最佳:《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
最差:《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2023)
(完,感谢阅读)
红色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