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像法则提升人际关系的感知力
成年后,我发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对人际关系的经验是有所缺失的。简单的成长经历成就了我的单纯,也让我需要在更多挫折后才逐渐提升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力。
在与他人从陌生到建立起更亲近关系的过程中,我体悟到人身为智慧生命的共性,也惊奇于每个生命的不同个性,于是渐渐感触到,用镜像法则对待我与之亲近的人,爱人、亲人或朋友,会让自己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力一点点提高起来。
为什么对人际关系要去感知?
因为人的生命奇妙,人与人交往,除了用有形的方式,礼物、话语或拥抱,还可以借助彼此间心与心的交流。用心的交流方式说起来很玄妙,但真的感受到的时候,又会感觉很奇妙。
身体经历上万年演变,蕴含着当下没有完全揭露出来的智慧。一个人用心,便可以感知到对方没有直接表达,而内心想要传达的那种感觉。
感知人际关系,仿佛两个人都在内心安了隐形的天线,时时刻刻在接收彼此之间的信号一般。对于在社会中历练得理性而冷静的成年人,这种感知尤为难得,因为可凭此吸引或辨别朋友。
每个人对情感的需求不同,有人只要在爱人身边就心满意足,有人却朋友越多越开心。真诚相见的才是朋友,真诚的人际关系需要用心才能感知。
比如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对方也会感受到你的爱,你对对方坦诚,对方若能回报同样的坦诚,往往能促成一段友情的开始。
而你厌恶一个人的时候,对方会感受到你的厌恶,不论你怎么做,可能这段关系都没办法消除彼此间潜在的隔阂。
你所交往的人就像镜子一样,真实地把你的态度又反射给你。我把这种人与人交往中心态和感觉的相互反射称为镜像法则,人与人互为镜像,照见彼此内心。
仅仅凭感觉,即使你不说话,也没有做过分明显的动作,这种感觉都会把你的态度传达出去,似乎在你周围造出了一个气场,而对方被你的气场感染到,便给以回报。
当你遇到一个陌生人,从陌生开始交往时,这种感觉尤为明显。如果你总抱着不太乐意的心开始接触对方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两个人的关系也无法更快地拉近距离。
心理学中,有种预期效应,即内心的潜在预期会影响人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结果。两个人开始接触的时候,一个人的预期也会影响到另一个人,两个人的关系往往被预期更强烈的人所主导。
你如果一开始就坦白心声,讲出自己的想法,可能也会获得对方的坦诚,两个人就算只聊一次天,也可能拉近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用镜像法则去提升对人际关系的感知力,就是把自己预期要建立亲密关系的那个人,当成自己一般对待,像爱自己最宝贵的宝贝一样对待。
如果自己期待对方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对方。期待从对方那里获得爱,首先要去爱对方。期待真正的友情,就要先做到坦诚、关切和包容。
朋友不是用来交换利益的人,如果人一开始只是抱着交换和利用的心去结交别人,对方很快就会发现这种意图,并在内心设置一道戒备的屏障,反而无法交往。把朋友当成这个世界上的美好存在,珍惜爱戴,朋友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反馈。
生命可能有很多种存在姿态,最初只是独立的一个人,只有自我的存在。而后变成相互依存的两个人,内心也有了相伴的存在。再之后变成与更多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感知到更多陪伴的存在。
由友情而达到生命的另一种姿态,这种过程总是异常奇妙的。
我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经历了这样的改变。
我和爱人之间,当我期待他更多地体贴我、关注我的时候,我不再仅仅只是对他大喊大吵:我需要你关注,需要你的亲密陪伴。我只是为他做好一些事情:关心他的感受,为他整理好衣物,端上洗脚水,拥抱他,和他聊聊天,看看他有没有需要我做的。
当我这么做的时候,他感受到我给的爱意,也主动反馈给我这样的爱。这是亲密关系向好的转变,不用通过诉求,不用通过争吵,直接反馈给我所需要的,像是建立起了默契感。
我和妈妈的关系也经历了这样的转变,我以前总会觉得妈妈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好,总想指出来让她改,或告诉她怎样做更好。但现在我很少这样,只是对她说:无论你做什么样的决定,我都会支持你,我爱你。你需要我做什么就跟我说,我一定会去做的。
我从自身感受出发,自己只期待妈妈的支持和尊重,并不更多地需要她的教导,我想她也是这样的,于是我希望让她感受到,我给她的无条件的支持。我开始从她那里感受到多一点点的尊重,虽然只是开始,我相信未来也会越来越好的。
和朋友的交往也有类似感触,一位新的朋友,刚刚开始接触感受到她和自己的相似,便坦诚地表露了内心想法,谈到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前我很少和初结识的人如此交流,因为总担心对方并不在意我关注的话题,那我向对方的表达,可能是给对方制造了一些垃圾信息。
但当我坦地说出来时,又感觉到很大的轻松,我感受到对方回应了这种坦诚,真实地表达了她的想法,这种自我暴露实现了关系更亲近一层的期待。
用镜像法则,我把内心想法扭转了过来,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构设问题,不再只围绕自己的需求评判周围人的做法。
以前我总会想,为什么总是要我做?我付出那么多,多么委屈。我内心莫以名状的委屈,原来都来自以自我为视角的看世界方式。我用镜像法则,才想到总围绕着自己去看世界,我的委屈就永远堆在那里,总也纾解不了。
我只要主动地给,对方也会感受到,也会反馈给我相似的感受。
当生命是一个自我存在的时候,人能见到的范围狭小,生命之光能照射到的区域也小。但和更多人建立起更亲近一些的关系以后,生命也会以更广阔的姿态呈现出来,生命之光到达的领域也更广。
你若正期待着更亲近的人际关系,不如主动地发出一道光,对方便会为你反射回更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