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弹下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之一瞬
最近看岳南先生写的《陈寅恪与傅斯年》,其第六章第三部分是《炸弹下的陈寅恪与傅斯年》,这部分记录了两位大师这样一个细节,读之令人唏嘘。
“傅斯年怕陈寅恪听不到警报,或听到警报因视力不济遭遇危险,每当警报响起,众人大呼小叫地纷纷向楼下冲去,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不顾自己极其严重的高血压和心脏病,喘着粗气,大汗淋漓地向楼上急奔,待跑到三楼把陈寅恪小心翼翼地搀扶下来,送进防空洞“入土”,才算了却了一件心事。”
这是抗日战争时的昆明,常有日机空袭。这段话描写的就是为躲避轰炸,傅斯年如何帮陈寅恪下楼,并送进防空洞的。
当时,陈寅恪右眼失明,左眼视力模糊,行动极为不便。而傅斯年身体肥胖,有高血压、心脏病。他在那种情况下爬上三楼,也不易啊。
陈寅恪与傅斯年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当战争来了,整个中国都安放不了一张安静的书桌时,他们又能怎样!也只能相互搀扶着躲进防空洞,躲避日机的轰炸。
可是,这样的大师远去了。正如作品封面所写:“大师远去再无大师。”
陈寅恪是大师,他到底会多少种语言,没人说得清,十几种外语还是二十几种!他有多少学问,也没人说得清,不过有个事实可以佐证:1939年世界名校牛津大学要聘陈寅恪为专职教授。这是牛津大学创办三百余年来首次聘请一位中国学者为专职教授。
西南联大时,他是大神级别的大师,他的学问和人品,不仅得到傅斯年等学界大鳄的尊重,即便同在清华任教的冯友兰和朱自清等人对其也倍加敬重。可以说,他的学问似海,他的人品如月。
猜个谜语: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哪个省?对,山东省。泰山,黄河,孔子。
傅斯年就出生在山东省聊城。被称为黄河流域第一才子。他是五四运动时的学生领袖,被称为民国时期的学界大鳄。
有一次,傅斯年因奔波操劳得病住院,远在美国的胡适曾专门致函表达了真挚的关切之情:“……因为你是病不得的,你的“公权”是“剥夺”不得的!你是天才最高,又挑得起担子的领袖人才,国家在这时候最少你不得。……”
民国时期,那是一个多难的时代,那也是一个大师曾生活的时代。回望那段历史烟云,大师们在岳南先生的作品中复活,也必将活在热爱他们的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