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000(每日反思)
绝对化思维
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习得性无助)
除了僵固思维和应该思维,还有第三种防御型心智模式---绝对化思维。
下面来介绍一个经典实验。20世纪60年代。前心理学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哥曼研究了一个实验:狗是怎么得抑郁症的。
他把俩群狗分别赶到AB两个笼子,两个笼子用一根铁管接通,可同时通电,唯一的区别是A笼子里有切断电源的阀门,B笼子没有。通电后,两个笼子的狗开始乱跑,A笼子的狗很快找到阀门,学会了切断电源的方法;B笼子的狗开始也乱跑,但没找到切断电源的阀门,什么也做不成,只能被动等待。马丁.塞利哥曼把AB两笼子的狗赶到了C笼子,C笼子很低,狗可以一跃而出。通电后发现,A笼子的狗来回乱跑,没有找到阀门,但它们很快发现,只要轻轻一跃,就跃出了笼子,而B笼子的狗只会躺在地上哀叫。
为什么A笼子的狗不断尝试跳出笼子,B笼子的狗却一动不动呢?
答案是,B笼子里狗经受电击后,曾尝试找到出路的方法,但尝试失败后,放弃了尝试,并习得了一种信念:我做什么都没有用。这种结果不是电击本身造成的,而是电击造成了一种信念,让它放弃了挣扎。于是,B笼子的狗,产生了习得性无助。这种习得性无助,就是抑郁症的根源。
其实,人们会经常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工作压力大,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进度,于是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努力了。女人失恋了,感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不相信爱情了。仼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一种习得性无助。认为做什么事情也没有用了,这种思维就是一种绝对化思维。
人有一种抽象思维,这种抽象思维的特点是总结规律,提高生存率,于是受到伤害的时候,容易把防御扩大化。绝对化思维,就是对伤害的抽象化。
对伤害的抽象化,就像是在心理树立了警示牌,对伤害有了防御,伤害越大,防御就越大,而心理活动空间就越小。
打个比方,A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因工作失误,造成企业损失,再加上A平时的人缘不太好,被单位开除了。这件事情对A造成了伤害,他觉得不适合在这家企业上班,对回去上班有恐惧,这很正常。如果防御再扩大一点,他感觉不适合在创业公司上班,再扩大一点,就觉得不适合上班,不能适应工作压力,只能在家呆着,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A的防御从不能在这家企业上班,逐渐扩大到不能在创业公司上班,不能在所有公司上班。伤害越大,抽象越强烈,思考方式越绝对化,防御就越大,心理活动空间就会越小。同时,自我思考方式就越绝对化,情绪反应就越大,悲伤与沮丧的感觉就会越强。这就妨碍了他与外界进一步的交往,生活就会逐渐走向停止。
绝对化思维的三种表达方式:普遍性、永久性、人格化
时间上的永久性,体现在对自我的评判和判断上,对一件事情的评判带有长久性。比如:大夫对妻子说:你说话总是刻薄,妻子对丈夫说:你总是很晚才回家。这个"总是"就带有永久性。再比如:单位里让加班,有人认为累是暂时的,累会马上过去的,有人则认为这种累是长久的,产生对单位的怨恨感。
还有一种是普遍性,一件事情不好,推广到所有事情不好。一个男人不行,推广到所有男人都不行。
还有一种是人格化,小明在金融单位上班,电话拜访客户是他的工作,有的客户很礼貌的拒绝了他,有的客户一听理财产品就挂电话了。小明有点抑闷,认为自己不够好,这就是一种人格化。认为是自己的错,会有内疚,认为是别人的错,会产生指责。
人生会经历很多失去,痛苦,疾病,拒绝,失败。这些经历就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应该坦然面对,不能陷入防御状态,越防御,会陷入到思维的陷阱里。不能接触现实,失去了现实的疗愈。
防御性思维,会让人失去探索自我的机会。大人夸小孩聪明,小孩为维护自己聪明,而不去挑战,会陷入僵固思维。同时,会发展出这样一种思维,我应该聪明,不然,没有人喜欢我,这就是应该思维。
接下来,小孩如遇到一点挫折,比如:考试失败。就会产生,我不行的想法。这是绝对化思维。
僵固思维,应该思维,绝对化思维,是同时出现的。它阻止与现实发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