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②:主题阅读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7人  昕城
第一节、客观的必要性

主题阅读的目的并不是给阅读过程中发展出来的问题提供最终答案,也不是给这个计划刚开始提的问题提高最终解答。

当我们要给这样一个主题阅读,写一份读者报告的时候,这个道理特别清楚。如果这个报告就任何界定并分析过的重要议题,想主张或证明某种观点的真实货虚假,都会太过于叫条,失去对方的意义。如果这么做主题阅读就不再是主题阅读,而只是讨论过程中的另一种声音,失去了疏离与客观性。

人类对任何领域某种时物的特质达成一致的观点都建立一种假设,意味着他们共同拥有的意见代表着真理。而不同的观点则会建立起另外一个相反的假设——当然无论你是否参与,这些争论中的观点可能没有一个是完全真实的,很可能正反双方意见都是错的。

主题阅读所追求的这种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辩论的客观”。简单来说主题阅读就是要能做到,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立场。

第二节、如何运用主题工具书

昨天阅读的一个矛盾问题:除非你知道要读些什么书,否则你无法使用出去阅读。但是除非你能做主题阅读,否则你不知道该不些什么书…

因此你需要一本工具书,能告诉你在广泛的资料当中到哪里去寻找你感兴趣主题相关的章节,而不是花时间教你如何去读这些章节——也就是对这些章节的意义与影响不抱持偏见。

譬如,主题工具书(Syntopicomn)就是这样的一种工具,它出版于1940年,名字叫《西方世界的经典名著》(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这套书里包含了3000种话题或主题,就每一个讨论的主题,你都可以按照页码去找到相关的参考资料。

当然,主题工具书也有一个主要的缺点,这是一套书目的索引,是一些粗略的指引。主题工作书,从三个方面帮助做研究的人,启动阅读,建议阅读,指导阅读。

主题阅读加上主题工具书,还能从三个不同的方向指导关系,事实上,这是这个层次的阅读力最有利的地方。

第一,读者阅读的章节所涉及的主题,能够给它一个诠释这些章节的方向。但是并告诉他,这到底这些章节是什么意思,因为一个章节可能有几个或许多个方向与主题,而读者的责任就是要找到章节与主题相关的真正地方在哪里。

第二,针对同一个主题,从许多不同的作者与书籍中搜集出来的章节,能够帮助读者强化对每个章节的诠释能力。

第三,如果主题阅读运用在不同的猪头上,当你发现一个同一章节被主题工具书,引述在许多不同主题之下的时候,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指导阅读效果。

所以说我们相信,无论他是资深的学者还是初学者,这个主题工具书都很有帮助。

第三节、构成主题阅读的原则

1.首先关于词汇的问题。

否认一种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说明,就像否认一种语言可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事实上,所谓作者本身与词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说法,其实只是在说,要将一种说法翻译成另一个说法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同意,但是同样的困难并非不可能做到。

2.其次,谈到作者各自隔离与独立的特性。

让一本书就有翻译,也就是主体运动的读者,与另一本书的作者谈话,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当然这需要很谨慎,因为你要把双方的语言,也就是两本书的内容,了解的越透彻越好。

3.最后谈到风格的问题

只要相信翻译可行的,因为人类一直在做这件事,书与书之间的距离,彼此的对话。只要愿意这么做,人与人之间也有相当客观理性的沟通能力,所以我们相信主题阅读都是可行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