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想法

小巷

2024-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珏夫人

城市中鳞次栉比的高楼群中,尚存在着这里一簇那里一丛的矮楼层,一般以城中村居多。因为当年城市规划尚不完善,与大马路不同,城中村的道路大多弯弯绕绕,不但狭窄细长且幽幽暗暗。它们常常被人们称为巷子,胡同。印象中,北方的巷子多被称为胡同,而南方的胡同则多被称为巷子。

我们小区的对面,就有这样的一条小巷子。

巷子不算长,拢共不超过五百米,连接着两头的大马路。巷子两旁又旁枝斜逸地伸出几条更短的小巷子,因为一头不通,所以也叫死胡同。

巷子里大多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起的小楼房。一栋紧挨着一栋,一般是三四层高,最高不会超过6层。这些楼栋又从主巷子往两旁分列成几排,排与排之间形成更小的巷子。小小巷子仅够一辆边三轮通过。楼上的窗户又各自往外伸一些。在两栋楼的窗户伸出手,可以握到对面窗户伸出来的手,形成了所谓的握手楼。

死胡同

楼房的外立面大多还是红砖的底色。有少部份涂了白色外墙漆的,也经过长年累月的岁月浸染,不仅整体泛黄,多处还出现了斑驳的脱漆,显得破败陈旧。

巷子原本是可以通过两辆小车的,但因为种有几棵歪脖子树,树下的区域被居民占了部分摆卖水果青菜,所以平时最多够一辆车子通过。

小巷

巷子也因为有了树荫的遮挡,阳光透不进来,长年累月都是阴凉的。朝着巷子开的窗户大多不大,还是上个世纪家家户户常开着的最多一平方米大小的窗户。窗棂也因年久失修,有些变形歪斜。这样的窗户,透进的光线肯定不会很多,房间里势必也是阴暗的。

巷子里每隔差不多十米远就㭌着的一根水泥电线杆。电线杆顶端架设着一根又一根的电力线连接着另一根电线杆。电线杆的中部还像结了树葡萄一样挂满了标示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字样的网络盒子。从各个盒子里又伸出更多更粗更密的网络线,纠缠不清但最终却都目标明确地伸向各家各户。使得本就挨挨挤挤的楼间距像被蜘蛛网一样的各种线连结得更紧,更加密不透风。这些电线杆大多立得并不笔直,因为身上有太多的牵扯,让它不堪重负。

楼房的主人多是这个城市早年间的原住民。但住在里面的,除了老人是原住民,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原住民的新生代都住到高楼大厦去了,留下来的多是不舍得离开老房子或者需要照看老房子的老人们。三三俩俩坐在歪脖子树下乘凉,用着本地口音聊天的,都是满头白发,一脸褶皱外加老年斑的老人。

这样的小巷子里的房子大多租金不高。除了长租房,有些楼层也被用来经营小旅馆。同样房费也不高。是那些从乡下来城里务工,收入又不高的“新住民”的首选落脚之处。能有个地方落脚就很不错了,新住民们一般要求不高,他们的荷包也承受不了更高的要求。

但即便是这样的容纳着新住民的小巷子,因为旧城改造,据说政府已经在规划全面推倒重建。目前已在做各种动员外加补贴估算的工作。不久的将来,这条小巷子也会在城市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久的将来,这里的原住民都会住上更漂亮更宽敞的楼房。只是不知道,不久的将来,那些满怀新的憧憬与希望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新住民们,要在哪里寻找新的落脚之地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