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电影《许愿》
今天在豆瓣看到了这篇评分9.1的韩国剧情片。不知是豆瓣评分高的缘故,还是对韩国这种类型的片子质量的信任,我在论文未完成、交稿日期快到的时刻,竟然还毫不犹豫地点击观看下去。
韩国犯罪剧情片一直是我的最爱,比如《杀人回忆》、《熔炉》、《恐怖直播》等。每看完一部,都感慨韩国片的伟大。这些影片直抵人性深处,深刻揭露和批判了现实,不仅让人更清楚地看清楚人性是什么样的,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有的还给予了人们改变社会的力量(如《熔炉》影片上映后,引起韩国社会沸腾热议,舆论压力促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最终至韩国国会对当时性侵罪行量刑标准偏低的韩国法律作出修订,「熔炉法」 于韩国国会立法成功)。
《许愿》也是一部同样伟大的影片,跟《熔炉》相比,同样是讲述小女孩遭到性侵而法律没有严惩凶手的故事,但是它比《熔炉》更加震撼,更加荒诞,但同时也更温情。片名是以影片女主人公、也是受害人的名字素媛( So-won)命名,国内翻译成读音相近的许愿,也寄托了某种希望和祝福吧。
影片让我血脉喷张,罪犯的惨无人道和死不承认、法庭判决的荒谬不公平,都让我愤怒到极点,换作我是素媛爸爸,我会在法庭上一枪将罪犯给毙了,哪怕坐牢,我也无怨无悔,这是透入骨髓的绝望,绝望=极度悲伤+极度愤怒;影片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陪伴、爸爸扮作卡通人物守护在女儿周围、邻居捐款、同学们在素媛家门口贴满的课堂笔记和祝福,感动得让我不止一次流泪。
韩国的心理救助机制做得很不错。受害后,素媛变得沉默寡言。其实,她心理害怕极了。看过影片会知道,她害怕同学们知道后自己很丢脸,害怕同学不理自己,害怕给家人带来了那么多麻烦。而这些害怕与害怕那个怪叔叔还会出现相比,相形见绌。她在出院回家时,经过受害那个小胡同路口时,还是会心跳加速,呕吐不止。这些都是创作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表现。当发生这种社会悲剧时,与孩子有关的亲戚、朋友,也会有心理创伤。比如邻居小男孩荣植,他就自责地大哭,后悔当初没有陪着素媛一起去上学,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悲剧事件不仅会给当事人带来创作,还会殃及周围,亲近的人多少会有心理阴影,比如不断地自责、倒带回想。
幸好,有个心理咨询阿姨在。她在素媛住进医院时就陪伴着。在警察找素媛指证凶手、妈妈和邻居及护士扮演卡通人物在病房给素媛表演、素媛妈妈的心理疏导、法庭上素媛作为证人指证凶手时,心理咨询阿姨都在现场,给予专业指导,保护着孩子及其家人脆弱的心灵。在心理咨询阿姨的指导下,爸爸也学会了如何跟受创作的孩子沟通。他扮演素媛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可可梦,在病房里跟素媛在写字板上交流,偷偷跟在素媛后面守护着她上下学。素媛猜出卡通人物是爸爸扮演时,摘下爸爸面具,看到满头大汗的爸爸,心疼地给爸爸擦汗,感动得我泪如雨下。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一个经历过心理创伤的人的康复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素媛出院回家,看到家门口上贴满了课堂笔记和祝福语,同学们的关爱也让我感动;邻居大叔也就是荣植他爸主动借给爸爸钱的一席话也让我感动得流泪。这些对于素媛走出创伤起着加速作用,温暖着人心。
但不管怎样,透过影片,我对心理辅导究竟能否抵御现实的残酷还是不太坚信。
影片最后,素媛的一句话很让人寻味,她对刚出生的弟弟说:“你能出生真是太好了”。我猜想,素媛最终还是会自杀吧。但她一直都很懂事,怕给家人带来麻烦,比如她受伤后第一个打出的电话是112,因为刀子觉得“爸爸妈妈很忙,但是坏人也要抓,要先报警";心理咨询师问她担心什么时,她担心爸爸因为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不能去上班了。所以她一直忍着,坚强着。弟弟的出生,在她看来会减轻她的自杀给家人带来的影响,所以她说了那样一句话宽慰自己的话。想到这一层,我就不寒而栗。不希望这种猜想成真,真心希望她克服心理创伤,在家人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可是不能否定这句暗示的话所带来的可能性。
当素媛快被治好,走出心理创伤的时候,法庭上发生的事又让她陷入了绝望。证据俱在,证人证词确凿,法庭也认定了罪犯的惨无人性,但是仅因为罪犯抵赖不认,装出喝醉酒神志不清,法庭竟然采纳这种荒谬辩解,据此只判刑12年。12年后,小女孩还不到20岁,生活中还时刻潜伏着“坏叔叔”,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坏叔叔”就突然出现在面前,想到这里,我都不寒而栗,更别说经历了创伤的素媛。素媛承受的太多了。当爸爸抑止不住愤怒和绝望,冲上法庭要将罪犯砸死时,素媛哭泣着紧紧抱住了爸爸的腿,乞求爸爸不要这样做,这一幕让人悲痛到极点。深深的无奈,深深的绝望。谁能说这样的判决不会再给小女孩素媛造成二次创伤!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日常的陪伴和关爱,离不开心理咨询在突发情况时的专业指导,更离不开社会法律制度的健全。而社会法律制度能否起到弘扬正义、严惩罪恶的目的,是最根本的。再温情的心理救助也抵御不了现实的残酷!
联想到我国发生的摔婴女童案,女童和及监护家人到现在还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谁晓得长大后这个女孩还会不会再将犯罪升级?我们唯一知道的是被摔的婴儿长大留下了永久的身体创伤和心理创伤。又联想到教师张大同性侵多名男学生的案子,虽受到当事学生的一致指认,但张大同所受到的惩罚只是被学校解职,而其他学校又将它聘去,谁又能保证他不会性侵其他男生?
PS:在法律制度、心理救助上,韩国落我们几条街。我们也不可能拍出这样揭露现实的伟大电影。
《素媛》是一部关于幼童性侵案的韩国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催泪指数无影能及。故事主人公叫素媛,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有着纯净的双眼,和蜂蜜般的笑容。但在一个下暴雨的清晨,她在上学路上被强暴了,身心受重创,奄奄一息,下体流血不止,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截去之后,医生重做了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秽内脏,伴随她阴霾密布的余生。
我相信对于素媛的痛苦来说,任何安慰都如同隔靴搔痒,在她被践踏过的身体深处,是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黑色深渊,涌动着羞耻、战栗、恐惧、不安、噩梦、绝望、否定、怀疑……而阳光下的欢娱,远远没有与之分庭抗礼的分量。
可我深知,素媛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她的不幸不言而喻,而幸运则在于她生长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民众也具有人性的劣根,但遇上大是大非,脑子大多很好使。他们绝不宽容无底线的恶,会以强大舆论和实际行动,督促法律对作恶者实施惩罚,并为受害者建立一个情感特区,在这里,她会得到真诚的安慰,和无私的救助。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和老妈在饭桌上闲聊,她一边嚼着一块胡萝卜,一边满不在乎地说:“这种事情太多了,以前乡下就经常发生,我都知道好几件,但这些被强奸的女孩人家都不可怜的,村里人会喊她破鞋,或者烂货、贱逼什么的,以后嫁人都难嫁,媒人都不会去她家提亲。”
在母亲的不以为然中,我想起我所亲历过的类似事件。
那时我还是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有一回,一个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呵,你们知道不,我班里有一个女孩肚子大了?”大家纷纷抬起头。她提高声音,继续说,“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长胖了,等到肚子已经大得不像话时,才感觉不对劲,一问,才知道是怀孕了,六七个月了。问她是谁干的,开始怎么也不说,到最后说了。你们猜是谁?是她爹,亲爹。”
听众果然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追问详情。后来知道是个老鳏夫,性欲发作时就把女儿们推在床上,在那个关起门的家里,他创造了一个罪恶的极乐世界,但之于女孩们来说,她们一生的灿烂可能就此被摧毁。
“也真是头畜生,怎么也不管管?”
“谁管得了?是她们的亲爸,要是她爸坐牢了,谁来养她呢?!”
办公室有一阵短暂的寂静,然后是叹息,再然后,有人戏谑着说:“把那个女孩叫过来让我们看看呗!”
那个下午,女孩被叫了过来,站在办公室里接受一干人的检阅。那是个长相平庸的女孩,焦茶色的头发拧成一个细小的马尾,脸是扁平的,耷拉着两只肉泡眼,穿着宽大的校服,有点脏,腹部有些隆起了。她低着头,缩着肩,人往前努力地弓着,不停地用手将校服下摆往下揪一揪。
大家左一眼右一眼地扫着她,过了阵子,这个展览品就被班主任打发走了。本来嘛,叫她来也没别的什么事。
她走后,办公室里沸腾起来。
“这么小,发育都不成熟呢,就遇到这种事,以后肯定是一身的病……”
“孩子这么大了,流是难流了,肯定得引掉。唉,这丫头以后怕是做不了妈妈了……”
“这种事多了去了。”一个人忽然凑了过来,眼睛左右瞟了一下,压低声音说,“我们学校那谁谁的父亲,不是某某村小的校长吗?村里有人把他告了,说睡了好几个五六年级的学生……”
“啊?真的假的,后来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不还是好好地在上课吗?”
……
在这些七七八八的声音里,有一句模糊又清晰的话传了过来,“真有意思,呵呵!”
后来,这个可怜的孩子辍学了,她挺着又大了一轮的肚子离开学校。走的那天我看见她的父亲,脸是紫泥色的,干瘦,看起来挺木讷,是任何村头的柏树下都会坐着一两个的庄稼汉。他用一根扁担挑着女儿的被褥和箱子,和女孩相隔很远地走着。女孩跟在后面,低着头,忽然拣起一颗石子,砸中他的后腰。
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
我不知道那个只有13岁的女孩,将如何卸下生命无法承受的重荷,如何在问题接着问题、麻烦接着麻烦的岁月里,巧妙度过一生,又该用何种方法何种物质,来填补她被金属器具掏空的腹腔,和灵魂深处可怕的空洞。
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我后来读到鲁迅对国民性批判的一些文章,耳边总会出现一种幻听,“呵呵,呵呵……”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我们学校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真是一个多事之秋,这真是一个多事之世。
下学期开学初,学生们刚刚报完名,领完书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镇中学的学生分散在十里八村,往返都会经过山岭、河流、密林等危机四伏的无人区。果然,在返校的过程中,有人出事了。
晚自习的教室里,一个女生没有来。班主任是一个年轻女老师,很怕出现什么岔子,四处打听学生的下落。无果。晚自习结束之后,又到每一个寝室里去询问,依然杳无音讯。她担心有问题,赶紧汇报领导,那时候没有手机与电话,不能及时问询家长,只好互相安慰着,说应该没什么事吧。
一个辗转难安的夜晚就这样过去了。当冻白的清晨来临,她以为一切又会重归秩序,女孩会若无其事地坐在教室里。
但女孩还是没有来。
老师请了假,去了女学生的家。从学校去村庄的路大概有十几里,有一半是公路,有一半是山路,其中三四里的地方,全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偶尔能听见野兽的嗥叫。在山路上走了将近一小时,她到了女孩的家,父亲说:“礼拜天下午她去了学校,一定的,我是看着她出门的……”
这时候,有些关于危险的猜想就再也不能回避了。老师和家长报了警。报警后的两三天里,小镇都笼在一种莫名的兴奋当中,人们翘首以待,仿佛生活终于有了一点盼头。镇派出所所有的警力都出发了,和旁观的人一样,也带着莫名的兴奋感,去盘查村庄里的每个人。
当天,他们就找到了线索,一个在地里锄地的农民,曾经听见女孩的呼救声和哭喊声。以那点声音为圆心,警方在周围的山野四散寻找。后来,他们在一个岩洞门口,一堆杂乱的枯草中央,看到了已经死去的女孩,以及一块沾着血肉的石头。女孩赤身裸体,下身一片血污。
民警们在附近村庄搜查,把全村男人都叫到村公所门前的地坪里,脱掉全身衣服,查看他们是否有掐痕或抠伤。
作恶者轻而易举地被找到了,几乎没费力气,男人就招供了他奸杀女孩的事实。那天他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在小路上看见只身返校的女孩,见女孩貌美,忽生邪念,拉住她就往山上拖。她大声呼救,挣扎得很厉害,他害怕起来,慌乱间拿起旁边的石头砸了两下,见不动弹了,就脱下她的裤子。完事以后,才发现女孩的身体已经凉透了。
这件事情在一个乏善可陈的小镇所引起的蝴蝶效应可想而知。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大家在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王家汉子和李家婆端着饭碗聚在一起,总会这样开始他们的唠嗑。
“唉呀,真是畜生,猪狗不如啊。”这个畜生几乎不用实指,人们都知道所言为谁。
“那人判了多少年?”
“怎么就盯了一个小姑娘呢?”
更有一些油皮的地痞,笑嘻嘻地说,“这家伙够猛……”
周末的时候,我回到家,正是天色渐暝的时候,邻居的胖兰来我家串门。
胖兰是我们村里最胖大泼辣的悍妇,是那种像XX党一样,自以为可以代表屁民意志的人物,也确实,她当了一个小官:村妇女主任。平日里,她和我母亲的关系并不好,但那些天不知怎么回事,忽然间有一种气氛,使她们变得亲密起来。
她钻进我家黑洞洞的灶间,对我妈说,吃了啥好东西?
母亲答了些什么我忘了。
只记得她们很快就转到了那个热闹的话题上。
胖兰说:杀千刀的!
母亲说:是,真是杀千刀的!
我心里也想:对,真是该千刀万剐!
但胖兰后来说了一番话,我至今难忘。
她用那一贯的漫不经心,但又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其实,这也并不能全怪那个男人,我听说啊,这个姑俚发育得挺早,两只奶已经鼓起来了,平时也好骚的,11、2岁的人,就喜欢跟崽俚玩,就不正经嘛,那老男子汉哪会不打主意。要我说啊,这种事情,两人都有错,男人不对,女孩子自己也不检点,怎么就不强奸别人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母亲还在和胖兰说着什么,我却听不见了。我站在灶火的黄光中发着怔,忽然感到所有恶都是被预先允许了的,民众的愚昧与冷漠,一直在为其大开绿灯。在罪恶面前,沉默已经是一种默许,而对受害者的变相非议,已经是助纣为虐、落井下石。
当鱼肉开始为刀俎开脱,当羔羊开始为恶狼辩护,当奴隶开始为奴隶主说话,当受虐者开始为施暴者歌功颂德,那么这就是一个良知垮台、道德破产和理性崩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素媛们比比皆是,可是她们的劫后余生中,那个哭泣的小胖子永不会来,那些卡片永不会来,那个温暖的香肠人永不会来,那个心理疏导的阿姨永不会来。只有流言与歧视接踵而至,它们带着臭哄哄的唾沫星子和冰刀般的目光,对受害者继续施加伤害。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在我所成长的中国乡村,我看见的悲剧周围涌动的,多是幸灾乐祸的快感,而非恻隐、羞耻、是非之心。于是鲁迅说:“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电影里,当素媛躺在病床上,用怯弱的声音说:“我做错什么了吗?”
亲爱的孩子,你当然没有错。就如同善良没有错,天真没有错,美好没有错。
错的是大人们,大人没有陪伴好你,没有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理想的教育,法律没有弘扬正义、严惩罪恶,心理救助机构也不完善。一切都是大人的错,与你无关。
从电影中出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内心悲戚,甚至愤怒无以言表。然而,我所希望的极其有限,每一个童年都能明亮而芬芳,不被罪恶所光顾,倘若很不幸遇见了,在那围观事件的人群里,也不再有“呵呵”怪笑的声音,没有嗜腥嗜血的变态欲望。每个人都能怀揣着悲悯与同情,对那个被侮辱与杀害的素媛说:亲爱的宝贝,你没有错!
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