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有你(13)——圌山列五峰
2016,3月13日,周日,薄雾。
一个雾霭朦朦的春日。昔日如飘似渺的薄雾,再也感受不到它的美妙,反而一到这种天气,总感觉是雾霾来了,自然想到PM2.5。就是在这样的日子出行镇江大港附近的圌山。
能够成行,得益于豌豆的好奇。与圌山的一面之缘,促成了她的成行。和她,在这春日去登据说秦始皇赐名的这座山脉,也算是在历史的天空下穿行了吧。
一个脚印一个故事。在山脚下的绍隆寺,当年接纳过乾隆的造访,今日却拒绝了我们的方便。当寺庙不属于芸芸众生时,好在山林仍用她宽阔的怀抱接纳了我们。
在吴家村登上“羊道”,说是“羊道”,并不是“羊肠小道“的简称,而是一条真正供羊走的小道,因为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小道上成群的黑色羊粪。我指给豌豆看,豌豆惊讶: “我还以为是黑豆呢!”不禁想起当年老辈讲过的下乡知识青年把麦苗当韮菜的故事了。
登上山头,被耳边长鸣的汽笛吸引,展目眺望,右前方,雾霭中,白茫茫的水面,看不清江面轮廓。近岸处有热火朝天的气氛,有机器隆隆的轰鸣。豌豆说,是一个船坞,造船的吧。我也不清楚,后经人指点,原来是造桥工地,横跨长江的大桥,连接扬中。
转过一个山头,再翻越另一个山头,长江始终环绕着我们,山水相依,水的轮廓渐渐清晰。宽阔的江面被沙汀阻隔,分割得自成一体,江水平缓宁静,毫无波澜。再往东流,就是入海口了吧,据说这里曾经阻击过八国联军的入侵,也延缓过日本水路登陆华东的步伐。可惜,当年的古炮台没有亲见,只能在历史的尘烟中想象守护者的英勇。
面对浩淼无际的长江,豌豆兴奋地直呼“壮阔““伟大”,书本上的长江与亲眼所见的长江之别,就在于这直观的伟哉壮哉。山山水水给我们造成的视觉冲击以及心灵冲击,都在这感慨声中隆隆作响。
一路上有你(13)——圌山列五峰“站在山顶,听山风猎猎刮过耳畔,吹起几根散下的发丝。脚底,不高的山却是烟环雾绕,山脚下几亩茶田,几处绿意葱茏的菜地都蒙上了层流动的云岚,真真幻幻,恍如瑶池。耳畔听长江高歌,伴着风低吟浅唱,漫步在满地凸起已被风化的岩石中,心底生出莫名情愫:矗立于山巅,且听风吟,聆泽畔悲歌,观王朝更叠——圌山,你也很孤独吧!”
(引自豌豆游记——《圌山行》)
五座小山峰本就不高,下得山脚,在公路上小憩休整。回望五峰山,最高处两块石头兀立,有人说像鸳鸯成双,有人说像青蛙鼓目。我说,看什么像什么,全在乎心中所联想,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自然景观亦然。
圌山与五峰山隔路相望。与五峰山的纯自然而比,圌山有更多人造的痕迹。山路有砖砌的石阶一段,山顶有高耸的砖塔一座,此塔名为报恩塔,也是有故事的塔了。在距塔不远处,有一处天然石洞,名叫箭洞。正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际,豌豆告诉心有疑惑之人,相传这是后羿射日一箭射偏之故。看来,为了此次出行,她是做了点功课的。
在山顶用完餐,已被山风吹得瑟瑟发抖,但也有一事让我们开怀不已:当我们各自用完餐后,叶秋领队所谓的高科技保温炉点火尚未成功。此地不可久留,移步下山,中途回望,箭洞如一张圆形的巨大的白色纸片,挂在山腰,形成天然拱形,像一座石拱桥,因此,此处景观又叫天生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一树梨花斜阳处。我们来,春阳不在,我们走,春阳来送。春光有晴,人亦有情。寄情山水,不亦乐乎!
一路上有你(13)——圌山列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