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我的胡同生活(一)

2020-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刚刚要说

因为原来的房子装修,噪音和粉尘太多,我们在离大闺女学校不远的地方暂租了一个房子小住下来,一来避免装修的骚扰,二来方便照顾老大上学。短租的房子在钟鼓楼的后面,在一座老式的四合院里,是一个面积不大,但是很整洁清净的小平房,往东几百米是雍和宫和国子监,往西一百米是旧鼓楼大街,往南一百米是钟鼓楼广场,往北几百米是二环,周遭都是北京的老胡同,“数的清的胡同三千六,数不清的胡同千千万”,出门左右都是老胡同,若不是街边停放的或几辆轿车或几辆电动车和若隐若现的电线和电话线,人也许自然的就融入了厚重的历史氛围里。

小院里有一颗槐树和一颗柿子树,看上去槐树年长许多,枝繁叶茂的,柿子树虽然不算高大,但满树的青里透着红黄的柿子也已经把它压弯了头,伸手就能摘到柿子了。虽不是深秋,北京这个时节的秋风却是透凉的,特别是夜里,关上门窗,待孩子们睡着了,能听见秋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能听见远远胡同口骑行过来的自行车碾压落叶的斯斯嚓嚓声,偶尔有几个晚归的人几句闲谈和几声时远时近的狗叫声,人一下子就放松了,睡得也沉了。

因为要送老大上学的缘故,每天早早便起来收拾和安顿,然后领着老大出门上学。我们出门往右进胡同,清早的空气里透着些凉,两边树木静静的立着,最多的要数槐树,其次是海棠啊,柿子树啊,北京人特别偏爱槐树,有“门前有槐,升官发财”的说法,改种杨树和柳树便是后来的事了,但老胡同里还是槐树更多一些。随处可以看到低矮的灰褐色屋檐下各种姿势的门当(又叫抱鼓石,古时候的门当户对就是指两家的门当数量一样,如果门当多的嫁给了门当少的一家叫下嫁,门当少的嫁到了门当多的一家叫高攀),抬眼往胡同尽头看,砖瓦都是厚重的灰褐色,仿佛在向路人讲述过往的历史。时不时的从砖瓦之间会看到顺着墙角攀爬的牵牛花、爬山虎、葫芦藤,各家在小院落里种的黄瓜、南瓜、扁豆也挂着一些青色的果子向外伸展着,清晨的阳光从胡同口斜射过来,带藤的瓜果就像一个个妙龄少女依墙而立,在灰褐色的砖瓦映衬下平添了许多亮色,格外招人喜欢,不由的要多看上一会。

穿过百余米的胡同,来到了钟楼广场,我们会在进广场前买上几块烙饼和两杯豆浆,然后在广场边的长条型的桌子上找地方坐下来,慢慢的嚼着饼,喝着豆浆。广场上早早的就有人在各种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人了,零星有几个打太极和跑步的人;几个老人在广场上追索着前面蹒跚学步的孩子,时不时发出笑声和溺爱的呵斥声;广场最多的动物也许是狗了吧,可以用群来形容,有的在花坛子里跳进跳出,有的在广场上追逐嬉戏,有乖巧的便趴在主人的边上看它们玩耍;上学的孩子和送孩子上学的家人这时都交汇在了这里,有白底红边校服的,有蓝底红边校服的,有灰底紫边校服的,有从南往北赶的,有从北往南去的。每天闺女都会在广场边朗读课文,也许在“晨钟暮鼓”的年代也有一群书生在这里诵读吧,那时广场上鱼贯而行的更多的是为生计奔忙的挑子和商贩。从钟楼广场过去一条胡同,横过旧鼓楼大街,大概七八分钟的路程便到了闺女的学校。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我的胡同生活(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