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惟适之安"诠释之我见(小品文)
2023-05-09 本文已影响0人
西门西
成语“惟适之安"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所有注译书籍和网络诠释都只有大概意译——只要感到舒适就安于如此或只求安定舒适,而对其详细注解诠释都只字不提,讳莫如深,令人大惑不解。
如果只供一般阅读,这样不求甚解的大概意译也就不必深究细探,问题是这篇文章被宋代大文豪苏轼盛誉为“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目前常常编进各类高考模拟试题里,因此就有彻彻底底搞清弄懂之必要,否则必将误人子弟。
我们认为“惟适之安"这一成语,同“惟陈言之务去″句式相同,是一个用“之"作前置标志的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意即“惟安适":“惟”同“唯",只、只是;“安”,安于、安心于;“适″,舒适、畅快、总体指只安于舒适而已、只是安心于畅快罢了。
众所周知,古人为了强调宾语,在文言文中有三种宾语前置方式:
其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可以直接前置,如“时不我待"“人莫予毒"等。
其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可以直接前置,如“何去何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等。
其三、用前置标志“是″“之”等——有助词、代词两种理解与解释,放在宾语后,好像运载火箭一样,把宾语直接空运到动词谓语前,完成前置,如∴“惟陈言之务去(惟务去陈言)”“何罪之有(有何罪)"“唯利是图(唯图利)”“唯才是举(唯举才)"等。
显而易见,成语“惟适之安"明明白白属于第三种宾语前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