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后果

2023-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春天的旋律

自然后果是其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我早就告诉过你了”,或者以其他任何行为把责难、羞辱或痛苦附加到孩子原本能够自然而然地获得的体验之上时,就是在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阻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此时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后果,而把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痛苦上。因此,大人不能借题发挥,而应当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我敢肯定肚子饿了(或淋湿了、得了低分、丢了自行车)很难受。”在恰当的时候加上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能处理好。”对于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父母来说,不解救孩子或对孩子过度保护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是你能做的帮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感知力的最鼓舞人心的事情之一。让我们来看一个自然后果如何起作用的例子比利是一年级小学生,他每天上学都会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每天都得要中断繁忙的工作,开车去学校给他送午饭了自然后果之后,她决定试试看,如果让比利体验几次饭的自然后果。

尽管自然后果通常是帮助孩子的。的一种方式,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不易产生自然后果。1当孩子处于危险中的时候。大街上玩儿的自然后果。

说到这一点,一定会有人以此作为打孩子的理由:“我之所以要打这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家伙,就是要教她知道不可以跑到大街上去。”我问这位妈妈,在她用打“教”过小宝宝不可以在街上玩儿之后,她是否就愿意让孩子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自己在交通繁忙的街边玩儿?回答永远都是“当然不会”。我再问,她觉得需要打多少次,才可以放心地让孩子自己在交通繁忙的街边玩儿?大多数父母都表示,不论他们用打“教”了孩子多少次不能在街上玩儿,在孩子长到6~8岁之前,他们不会让孩子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自己在交通繁忙的街边玩儿。这说明了一个事实,孩子的成熟程度或者承担责任的愿望是关键-而不是打。

2.花时间训练。在孩子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大人仍然需要花时间训练孩子,但是,用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作为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方式会更有效,更少给孩子造成屈辱感。在上面这个例子中的逻辑后果,应该是每当孩子自己跑到大街上去时,就和善而坚定地把孩子放回家里或院子里(这又是“决定你自己做什么”)。有人把这种做法称为转移注意力。监护、转移注意力、转移孩子的行为是你可以用于幼小孩子的三大法宝。同时,你可以花时间训练孩子,直到孩子的大脑成熟到能理解因果关系。花时间训练孩子,应该包括在你每次和孩子一起过街时,都要把危险告诉她。在过街前,让你的宝宝看看左边再看看右边,看是否有汽车开过来。问孩子,如果你们在汽车开过来时过街会发生什么事情。让她在觉得可以安全过街时告诉你。孩子由此而实际学到的东西要比从挨打中学到的多得多,但是,在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孩子仍然不能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在街上玩耍。

3.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例如,大人不能容忍孩子朝别人扔石头的自然后果。这就是为什么4岁以下的孩子尤其需要监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防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危险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监护,这样你才能随时冲过去,并防止危险发生。

4.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有效。例如,不洗澡、不刷牙、不做作业或者吃大量的垃圾食品,在孩子看来都不是什么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