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

中药治咳嗽医案一则

2020-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中医赵利欣

近期咳嗽看得多,预备发发这一波咳嗽医案,对照起来。

同一个咳嗽病,中医治法或同中有异,或完全不同,只因病机不同。

今天和昨天那个老人咳嗽有差别,明天发的和这两位又有不同。

女,40岁,2020-2-10就诊,主诉:咳嗽,夜间严重,略带黄黏鼻涕,咳白痰黏带淡黄,鼻涕倒流,稍怕冷,咽喉不干不痛,无神疲乏力,其他无不适。舌淡红稍暗,苔花剥,薄腻不匀。

辨证思路:

咳嗽,带黄鼻涕,痰黏带黄,提示有化热迹象。

有怕冷,咽喉不干不痛,又说明热象不太厉害,表证同时还在。

但是不是风寒邪气呢,也未必,风温一样微恶寒。表气不和,卫气不好好工作,就会恶寒。

需要比较关注的是舌苔,花剥的舌苔说明脾胃气阴有伤,这个是病人原本的体质问题,但是在治外感病的时候也不能不考虑。

脾胃差的人,脾肺之气相对要弱一些,正气相对的不足,邪气能不能有效的尽快的去除,不仅取决于驱邪的力度,更取决于正气有没有一鼓作气的能力去打赢这个仗。

药物是在人的正气之上起作用。

所以,这个正气不太够的病机需要考虑。

其次,她不花剥的部分是不是薄苔呢?

如果是薄苔少苔,可以判断她是一个阴虚的外感。

然而,她周边舌苔又是偏厚腻的,说明湿浊和气阴不足同时存在。

用方时不能不考虑她脾胃有湿的问题。

综上,给出的方药:

麻黄6,紫苏叶5,僵蚕6,杏仁9,炙甘草9,法半夏10,桔梗6,黄芩6,藿香5,太子参10,山药9,意苡仁10,前胡9,陈皮9,瓜蒌皮9,浙贝6

麻黄杏仁甘草,就是个三拗汤。

其他的加减都是针对病机来。

加紫苏,配合麻黄解表。

僵蚕,不仅能解风热邪气,还可以散结化痰。

半夏、陈皮、瓜蒌皮、浙贝:寒温药并用,增强化痰力度。

少量黄芩稍清肺热。

太子参、山药、薏苡仁:针对脾胃的气阴不足,太子参补气,山药养脾胃阴气,薏苡仁健脾还能渗湿,再加上藿香化湿浊。

三副反馈:咳嗽大为好转,只夜晚稍咳较多,痰不多

荆芥6,僵蚕9,杏仁9,炙甘草6,桔梗6,藿香10,太子参10,山药9,意苡仁10,前胡9,陈皮9,浙贝10

2剂善后

上面的方子看似杂乱,疗效却还满意。

其实,我用三拗汤加减治疗咳嗽的经验来自于陈瑞春老。他在《伤寒实践论》中用三拗汤治疗咳嗽非常灵活,风热风寒都可以加减使用,风热者配连翘银花僵蚕等温病的药物,风寒者配荆芥苏叶防风等,寒痰配二陈汤,热痰又配浙贝瓜蒌前胡等,可谓左右逢源。

且,麻黄的量无需太大,通过其他药物和他配合即可达到想要的疗效。

对于化痰的药物选用,半夏配黄芩,可以去其辛燥之性而保留其化痰之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