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澜梦日更好文

思|谈狼说猫

2023-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茉莉花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7期“思”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日啖鸡子三百颗,不辞长作黄鼠狼。没错,本文所说的狼就是黄鼠狼。

以前看过古人讲神呀、圣贤呀、哲人呀之类的文章,把他们说得非常弱智。大抵的意思就是,只有他们才会像爬行动物那样趴在世界的最低处,才能召唤更多的人到他们那里去。如此说来只有把人说得低级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才能算古之贤人。

虽然这种说法很荒谬,但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竟然信了。因为有位哲学家曾经沉痛地告白天下:任何社会进步都将以道德沦丧作为必然代价。现在,人格、良心等人据以为人的东西是很容易出卖的。而且出卖它的人有千百条充足的理由来逃脱自我良心的谴责。 如果有一种大规模的杀伤性像浓度一样递增的武器,成本为零,法律后果几乎是零,是不是很快会出现大批受害者?是不是很多人都感到了狂躁或抑郁?是不是你的朋友或你身边的人会莫名其妙的越变越坏了?很多人把自己的无形的精神私产出卖掉的后果,无疑对他人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但社会又不能对他们实施实质上的惩罚。因为它是看不见的,而只承认物质实体的社会又不愿管太多。

对于这种现象一味地抵制、拒绝、憎恨,甚至视而不见,搞鸵鸟政策是一种无益的逃脱。事实摆在那里,才不会管你信、还是不信。

那么道德顺着历史的高地一路直下将会流向何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两句话就把道德的来龙去脉给概括出来了。道德就像河一样由西向东一路蜿蜒而下最后入海。

如此说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去的地方不是地理上的西方,而是重返日薄西山的道德发源地。可是去西天的路上妖魔鬼怪一个个都等在那里,谁敢去呀。再说,西天取经不仅是个九死一生的事业,更是个轮回事业,凡夫俗子一世而终,连个入场券也领不到啊。

可要反过来看的话,人们若是跑到世界的更低处搞个成功的路演什么的,随便捞几顶后人送的这家那家的帽子倒是很有可能的。

极能适应自然的动物,是不会进化为人的。极能适应社会的人是不可能从事精神文化创造的。然而,所有的动物都在尽力地顺应自然,必然要牺牲自身固有的天性;大多数人在极力适应社会的同时,必会在不知不觉中泯灭掉天生的创造激情。

曾看到过网友们精彩的评论:有的网友感慨,为了交通安全,不知抑制了多少人发明交通工具的灵感,最后只能从外国的草根那里获得少许慰籍。也有的网友说,发明几辆新式的自行车还是登不了月球,还是好好学习数理化,攀登高科技的高峰吧。

众所周知,现代的导弹是德国人发明的,而在导弹发明之前,德国早就在青少年当中搞了很多飞行俱乐部,而发明导弹的那些人多多少少的都受到过其影响。可见历史是面镜子,它可以修正后人很多的自身不以为错的错误。

原始社会,人类只需面对自然灾难;而现代社会,人类要面对自然、社会两种灾难,只是不知哪种灾难更大、更持久。以此看来,人们无论是去西天取经还是趴在世界的最低处都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按道理说是应该受到青睐和追捧并大书特书的。但精神固然很骨感,现实却是很残酷。纵观人类历史,精神的创造者往往会成为现实主义者的牺牲品。

切莫低估世俗的力量,它能使人粉身碎骨。然而一切精神文化的伟大创造,都必须产逆世俗而行之。 鉴于精神和现实的不可调和性,人们大致记住这句话就可以了:人的退化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条危险的捷径。

庄子曾说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愚以为人退化成鱼也是好的,不但能像金鱼一样,很快地忘掉过去,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还能鱼跃龙门,亦不失脱胎换骨的一条捷径。可是昨天看到新闻:澳洲的一条河上竟然死了数百万条鱼,远望河面上飘着的死鱼竟把河变成了银白色。

看来人变成鱼是行不通的:水少鱼多觅食困难,缺氧、水体污染;天暖,细菌和有害生物大量滋生都是让这些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反观人类,也比河里的鱼强不了太多,不由得调侃庄子一句:“子非人,安知人之苦?”

欬,现实是矛盾的,人又是最靠不住的,你说东他奔西;你让他打狗,他去撵鸡,不说也罢,还是谈谈黄鼠狼吧。

之所以谈黄鼠狼是因为看了一位友友写的文章——大多数鸡汤都是黄鼠狼炖的。当时是想写个评论的,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因为黄鼠狼的事太多,几句评论根本说不到边上去。

传说黄鼠狼偷吃鸡蛋十分地奇怪,它不会敲开蛋壳直接吃鸡蛋,而是在蛋壳上开个小孔,直接把蛋液喝进肚子。因此,黄鼠狼动过的鸡蛋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异常。

现在的人们实际上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壳里面的,如房子是房壳、车子是车壳、衣服是外壳、职业是社会地位壳等等。这些壳子对人而言和鸡蛋差不多,算是一个保护罩。除了时间,能像黄鼠狼偷吃鸡蛋那样把一个人的精华偷吃掉而又难以被人发现的肯定不会是凡物。所以直到今天,还是有人对黄鼠狼非常忌惮的。至少从人类学习模仿的角度来看,黄鼠狼的确是偷食的大师。而生活中,也确实有人在拥有各种各样的壳子以后有种被掏空的感觉,虽然这不是“黄大仙”干的,但这种现象确确实实是存在于生活当中。

黄鼠狼虽说是种动物,可在民间却是亦妖亦神的存在,被说得非常邪乎。黄鼠狼至少有一点比人强,那就是它是很记仇的,而且报复心特别强。所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与黄鼠狼的以一报十相比,还是显得太文明了。

鉴于记仇和残酷的报复能抑制人类随意发动战争的欲望,黄鼠狼在和平的殿堂里应有一席之地,至于能坐上第几把交椅,那属于人们的谈资,不说也罢。

黄鼬,俗名黄鼠狼,又称黄皮子、黄仙。过去很多农村人都知道它是个什么德行。偶尔会偷鸡,你还不能反抗。万一你气不过惹到它了,大批的鸡鸭就要倒霉了,最后可能一个不剩。什么狗,猫,鹅都没用,他看似没有天敌,不在任何动物的食物链里。

其实,黄鼠狼对老百姓是有恩的,现实生活中,像黄鼠狼一样家伙大有人在,他害人,人又不能把他怎么着。一旦气不过找他算账,又会遭到疯狂的报复。如果说粮食给人以生命,黄鼠狼则给人以慧命。所谓粮能活人,黄鼠狼能教人活命。这就存在一个争论:粮能封神,黄鼠狼能吗?

稷能在古代由一种重要的粮食演变为五谷之神,黄鼠狼为什么不能?

以前对于黄鼠狼有“托仙”本体之说。正道之教衰微后,典籍亡佚,勉强教人无方不得不找黄鼠狼代替。

据说在华北地区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诸如“四大门”或者“五大仙”的动物信仰。其中四大门是“胡、黄、白、柳”,胡是狐狸,黄是黄鼠狼,白是刺猬,柳又称常,是蛇;五大仙则在四大门的基础上加入了灰仙——老鼠。

现在的人多称黄鼠狼为黄仙,是因为它是东北地区供奉的“五大仙”之一。“五大仙”又叫“五大家”或“五显财神”,分别指狐仙(狐狸),黄仙(黄鼠狼),白仙(刺猬),柳仙(蛇)和灰仙(老鼠)。

盖旧时各地人们的动物信仰有差异,相关黄鼠狼的各种说法应该不是短期形成的。不仅如此,这些说法还随风就俗产生了变异。

《五通》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正篇讲述了口口之神“五通”为害江南妇人,后被万生铲除的故事。

蒲松龄所说的五通系指“五通神”,这个“五通神”与过去的五通神有所区别。但无论如何,五通神绝不是蒲松龄杜撰出来的,而是古已有之。

唐 施肩吾 《逸句》:“五通本是佛家奴,身著青衣一足无。”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龙城无鬼邪之怪》:“ 柳州旧有鬼,名五通。”

由此可见,对于五通的说法,古今歧义;黄鼠狼亦然。

“黄仙”或称“黄大仙”,民间唤作“黄二大爷”。部分北方农村唤作“黄大仙”、“黄皮子”等,旧时在天后宫中供有其塑像。

古代的农村地区,总是会有很多没法解释的神秘现象。如果认为那个时候的科学技术以及人们的认知不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今天依然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也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如果用今天的科学知识强行去解释古代的一些未知的事物,并武断地下结论,那么人们实际上是把今天的科学当作神了。

东西方各类民间传说,往往都具有能够重复再现的概率依据,其中与生产生活相关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的一部分逐渐为后来的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所揭示;剩余一些未能及时为主流学界和当代生产力发展所重视的说法,因缺乏系统化的可靠研究和大量实证,往往沦为科普的盲区,待其经过沧海变桑田式的演变后,便成了保留传统文化神秘感的最后一块洼地;而这些洼地,部分也是很多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视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予以重视和恰当保护,发挥其增进旅游体验的文艺效应,而非片面、武断地否定其价值。能够广为流传的各类貌似不科学的说法,也是今后科普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和民间学者开展访查式研究的选题范围,不能仅仅只为“封建迷信”四字而简单地抹杀。因为中国有句老话:按下葫芦浮起瓢。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在上古的时候都是听着这类传说长大的,如果把自家的东西抹杀掉,一旦别国进行研究取得了成果,人们不仅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去应对,而且还将子孙后代置于无米可炊的境地。

这个道理回顾一下黄鼠狼百余年来的变化就知道了。

老辈人曾说,黄鼠狼在天庭有神位,所以到了民间被统称它为“大仙”。随着上个世纪的百年巨变,黄鼠狼讨皇封、官封成仙的路子被断绝了;不仅如此,民间对黄仙的崇拜逐渐失去传承,大量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史料、文物等被毁。从修道成仙来看,黄鼠狼其实比麻雀还惨,但它熬过来了;非但没有被殄灭反而成了保护动物。它的事迹堪比大闹天宫的猴子。

黄鼠狼的特质可以用古灵精怪邪硬来形容,只是因为有了上面的两条高压线,加之无米可炊,黄鼠狼现在已经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东西好讲,连个散兵游勇也见不到。目前也只好把收集到的一些不入流的民间旧故事传说等大致罗列如下:

一、古代黄鼠狼不仅能修道、讨封、变人、成仙;还会拜月、吓人、附身,操纵人的身体,能把人弄得鬼迷心窍、胡言乱语、精神错乱。这种精神错乱的疾病叫“癔病”,民间俗称“状克”。

二、黄皮子如果修炼有成可升地仙,也就是俗称黄大仙。但现在尚不知道黄皮子与普通黄鼠狼的区别,黄皮子只是民间的称呼,没有典籍的佐证。

三、黄鼠狼亦正亦邪、喜怒无常,脾气和武侠小说里的黄老邪差不多。

四、黄鼠狼非常记仇,报复心特别强;除此之外黄鼠狼还不能救。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黄鼠狼会知恩图报。但是报完你今生后会祸害你的后人。而且会一命抵一命,闹得你家破人亡!所以才会有遇到了黄鼠狼千万不要救它这么一种说法。

五,黄鼠狼在遇到威胁时,有物理、化学攻击的手段可起到麻痹敌人的作用。(在接近黄鼠狼时,它会放出一阵黄色的“瘴气”,这阵瘴气会使人神志不清,这是因为被黄鼠狼附体导致的)。在被逼入绝境时会进行激烈的反抗,显得十分无畏且凶狠。在特定的环境下亦嗜血如命。

六、黄鼠狼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关于黄鼠狼吃鸡,人们听得最多的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一俗语,到底是不是呢?

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兽类专家盛和林教授就曾经对黄鼠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搞清楚它们的食性,盛教授在我国大江南北收集了超过11省内的4978具黄鼠狼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了其胃容物,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了1983年《大自然》杂志上。

根据盛教授的研究发现,黄鼠狼对猎物的选择超过十种,比如啮齿类动物、各种昆虫、蛙类、蛇类、蜥蜴、蜗牛、鸟卵、鸟,甚至是鱼类等等,由此可见,黄鼠狼真的是不挑食。

虽然黄鼠狼对食物的选择性很广,但是在接近5000具黄鼠狼的胃中出现最多、最常见的猎物是啮齿类动物,包括:田鼠、家鼠等。而我们以为的“主食”鸡在接近五千个样本中,只有两只黄鼠狼的胃里有家禽的残骸。

此外还有别的科学工作者将黄鼠狼关起来喂养,发现黄鼠狼宁可吃鱼也不愿吃鸡。大致得出的结论是:黄鼠狼吃鸡可能是食物匮乏的缘故。

但是对于上述两种结论,民间是不认可的。

民间曾发生过黄鼠狼入鸡舍一夜咬死数十只鸡的事。还有人对于黄鼠狼喝鸡血有过如下描述:

黄鼠狼通常是把鸡脖子咬上几个孔,然后把血吸干。吸血的动物总是被人害怕并厌恶的,黄鼠狼就是吸血的高手,网上有许多科普介绍黄鼠狼的牙齿中空可以吸血,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哺乳动物的牙齿没有中空的。

黄鼠狼吸血是用嘴巴,牙齿咬开鸡的动脉,然后含住脖子大口大口地喝血。而黄鼠狼的喝血并不是什么特殊的癖好,而是因为黄鼠狼很少喝水,而体液的补充主要靠的就是猎物的血液。

对于黄鼠狼吃鸡,也有人曾这样描述。它把鸡咬死,在翅膀下咬洞,喜欢把内脏吃掉。

收集到的一些更可靠点的锁杂事如下:

黄鼠狼进家门有可能会给这户人家带来意外钱财,但也存在祸害这家人的风险。

黄鼠狼并非网上说的基本上是独居的,有时黄鼠狼会趁天黑拖家带口地像人一样跑出来放风。

黄鼠狼会现在空旷地、铁道上排成串拜月,但有人认为它们不是集体行动而仅仅是自发地排在一起而已。

黄鼠狼捕鼠比猫厉害,它捕鼠的灵巧性远胜过猫。有人在家里捉住黄鼠狼后想用玻璃罐头瓶将它的头罩住,打算把它弄到外面放生;结果被黄鼠狼反咬一口,还好当时戴了皮手套没受伤。(黄鼠狼身上带病菌,据说很厉害,被咬了应及时治疗。)

黄鼠狼是有自己的世界的,它们的世界和人的有点相似之处。这种说法可以解释很多民间的离奇说闻。人的世界其实是和许多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的世界重叠交叉的,有时会和睦共处,有时会发生冲突。这种说法古今中外亦不鲜见。

谈完黄鼠狼就可以说猫了,这里主要说的是流浪猫。前些天曾写过《野猫的故事》一文,主要写的是野化猫,对于流浪猫只顺便提了一下。恰巧近日遇到一些介绍流浪猫的相关资料,于是借说黄鼠狼之际将流浪猫补齐。

先说下流浪猫与黄鼠狼的关系:

流浪猫虽不是黄鼠狼的天敌,但它绝对是可以吃黄鼠狼的。

流浪猫的资料和黄鼠狼相似,研究结果和数据看看就是,不要当真。

黄鼠狼其实要比猫更有说头,可惜以前具有学术价值的史料、文物等荡然无存,即便有意狗尾续貂,也接不上去,只能留给好事者为之。

看一看,你的生活中是不是随时可见流浪猫的身影?

流浪猫意味着什么?追寻猫的历史,就会发现他可能是一种可能会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动物。

19世纪晚期,猫被引渡到南非的达森岛上后,就开始猎捕蛎鹬、冕麦鸡以及盔珠鸡。20世纪50年代一支军卫队将猫引入墨西哥的索科罗岛后,当地一个鸽子物种迅速灭绝了。在关岛,猫盯上了关岛秧鸡——一种神秘珍稀而毫无还手之力的鸟类,由于猫的无节制追捕,目前关岛上已经没有秧鸡的踪迹了。在新西兰,猫扫荡了整个岛上无法飞翔的巨大鸟类——鸮鹦鹉。在漂亮国的一个郊区,户外猫会四处串门,从一家的门廊晃到另一家—惦记它们的人在那里放置了食物—若有机会也顺便抓只鸟雀或是老鼠。

爱猫人士会忍不住对这些流浪猫施以爱心,投喂它们。久而久之,喂猫、看猫也成了一道彰显爱心的“风景”。食物充足了,流浪猫越来越多……

户外生活的猫在不同的人群中间出没,引发了强烈的冲突。有些人关注的焦点是猫那些更具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在别人家屋外挖土、排便、标记性排尿,流浪猫族群在夜间的嗥叫让人们无法入睡,它们嗅觉灵敏,喜捕食亚洲喜鹊以及黄鼬(黄鼠狼)。

国外有位保护生物学家在其著作《流浪猫战争:萌宠杀手的生态影响》中清晰地描述了流浪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作者详细地展示了猫这样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意义的宠物,是如何在不经意间造成可以与气候变化比肩的生态学影响。这一影响与人类活动相伴而遍及全球。

流浪猫的泛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鸟类等小型动物的大量被捕杀,破坏了现有生态平衡,尤为一部分生态保护者深恶痛绝。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户外的家猫(包括流浪猫、散养家猫)仅在漂亮国每年就会杀死数以十亿计的小型脊椎动物。此外,流浪猫在公共卫生方面的安全隐患也不可小觑。

以猫白血病病·毒为例,这种病·毒可见于全世界的家猫。该国有2%~3%的猫感·染了这种病·毒。这个比率随着猫的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而变化,在聚落猫中甚至可以高达47.5%。猫只要感染了猫白血病病·毒,就可能是致命的。

被感·染的猫很容易通过唾液、鼻腔分泌物、尿液和粪便传播这种病·毒,它们会病得很重,这种病·毒是家猫得癌症的主要诱因。如果病猫恰好被别的动物吃掉,那么病·毒也会随之传播。

美洲狮的亚种佛罗里达山狮,就是一种受到猫白血病影响的濒危猫科动物。佛罗里达山狮的种群曾遍布整个漂亮国西南部,但在17世纪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后,数量大幅减少。今天,多亏佛罗里达州实行土地保护措施,并从得克萨斯州引入山狮以减少近亲交配,种群数量已增至100~160只。

但是佛罗里达山狮绝对没有脱离困境,其他的威胁仍在持续,比如撞车事故和同类打斗所致的伤害。小种群造成的遗传畸形和免疫系统缺乏抵抗力等后果,使这些山狮很容易患病。

在BBC的一期节目上,保护生物学家称,“猫已经消灭了63个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猫每年杀死2400万只鸟。在英国,810万只猫一年杀死2.75亿只动物。”他还强调流浪猫会传播疾病,比如寄生弓形虫等。当前,我们急需控制猫的数量。

漂亮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猫对人类表示亲密的一舔、一挠可能传播致命疾病。因为猫的嘴巴和爪子携带罕见病·毒——犬咬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该细菌不会对动物产生副作用,但是会导致人类慢性感染,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这位保护生物学家反对日常对流量猫投喂,主张通过扑杀手段减少野外流浪猫的数量,他的说法遭到爱猫族的强烈抨击。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人认为保护生物学家等人的研究十分必要,更新了传统观念,应该引起大众重视。

对于如何对待流浪猫,国际上公认的人道做法被简称为TNR管理方案,所谓“TNR”是英语Trap-NeuterReturn的缩写,意为“抓捕-绝育-放归”。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TNR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小区内流浪猫的数量,从而缓解人类与流浪猫之间的诸多矛盾。

但是有的保护生物学家反对TNR模式。

2013年,保护生物学家通过一个简单的建模操作,第一次估算出了在漂亮国本土范围内由猫致死的动物数量。针对死亡数量问题,他们首先梳理了所有的科学文献,涉及猫导致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死亡数量,以求获得一个最佳数目,嵌入他们的模型。

这个数字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高得多:该国的猫每年杀死鸟13亿到40亿只,哺乳动物63亿到223亿只,两栖动物9500万到2.99亿只,爬行动物2.58亿到8.22亿只。总计约150亿只。

用科学的方式对待流浪猫,进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与当地社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保护决策的选择不是因为它是一个完美的方案,而是在众多不完美的方案中,它是那个最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凝聚共识,不是仅仅拿科学知识灌输说教,而是要有方向地启发引领、互动式协商讨论,求得公众内心的深刻认同。只有这样,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才真的可行。

古人云:“惠潮道署多野猫,夜深辄出,双目有光熠熠,望之如萤火,盖系失主之猫吸月饮露,久渐成精,故上下墙屋,矫捷如飞。夏月海鸥来时,能上树捕食……”

又云:“家猫失养,则成野猫,野猫不死,久而能成精怪。”

古人的上述说法与现在的国外保护生物学家有不少相似的地方。今人是人,古人亦是人,从观察的角度上看,古人至少不会比现在人差。不知为啥古人所说往往不被重视,今人所说亦不被重视,唯外国人一说才掌声雷动,倾倒之声不绝于耳,人人奋勇争先欢悦效之。

如今被科学与迷信愚目者良多,人云亦云,人言我信者亦不计其数,能泰然安世不可不谓是有福之人。特作此文,望能借福少许,与良善者思考,造福环境养狼济猫,祈为小动物们谋些生存福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