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来都不缺心灵鸡汤
有人说,他不看好电影《你好,李焕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一定你喜欢的我也得喜欢,如是而已。
他们说,有的人会从这部电影中产生幻想,会不顾当下,期待未来来一次穿越。但是这我并不是很能理解,我相信文学艺术可以影响人,但是它的影响并不一定从一而终,如影随形,更不可能会让人产生幻想,对现在保留质疑。
我们在影院痛哭流涕,是为人物塑造本身,更是为我们自己,我们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倾注真情的东西总是能够很轻易地打动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不用把所有的亲情一棍子打死,这是遗憾,但并不全都是罪行。
我们开始幻想伪穿越,幻想以后的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触,但以既有的现实去推测将来,并否定现在,我们没那么大的能力,一个有思考力的人,他也不会把一个目前不可能存在的东西想象成现实,不用杞人忧天,一份真挚的感情没那么容易被偷走。
孟子“性善论”,认为人类生来性善,小孩子是纯真的,因为刚来到这个世界没多久的他,对这个世界没有多少认知,所以他们可爱,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教育以及生长环境的改变,他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个思考系统,一张白色的纸,逐渐染上了它的色彩,不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人类孝是本能,是属于动物的本能。一部电影它不足以把这种影响推向一个顶端,而只是延续了这个素材,作为一个艺术作品来呈现给大众。我们总是很容易被感动,但感动之后便是沉默着的冷静,我自认为从小学到现在我听了很多讲座,还在不少讲座被感动得眼泪直流,痛哭流涕,下定决心要痛改前非,但是,或许它让我动了那么一点心思,但之后,一如既往,或许是思想得到一点儿升华,但于我自己本身的实际行动,没有改变。
我们都很懒惰,思想的挣扎它迈不过手和脚。每天做着白日梦,幻想自己能干什么干什么,最好与世界富翁一起肩并肩,可是,在不迈出一步的时候,最终只能成为一个白日梦想家。
我们不缺心灵鸡汤,因为鸡汤下去,最终顺着食道下去,有的成了渣,有的大补特补,吐了出来,我们一直在反省,却也一直遗忘,一直遗忘,却一直不停地提醒自己。有人把这个过程叫自我修养的提升,有人把这个过程当做了一种堆砌,堆砌的时间久了,原本充实的材料就少了空间,灵魂的支撑点没有了,就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人不断强调初心,却也忘了初心,初心艰具了使命,可是它能否从一而终,追求心之所向?年少的人总有很多的梦,可是谁能保证在功成之后还记得曾经的那个少年。人皆善变,没有定性,而这被融入到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特质里。
我们也容易忘记,忘记历史,忘记真相,忘记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忘记历史的人擅自去改变历史,忘了来人走过的路,擅自去开辟新的天地,却也只是另一个戈尔巴乔夫。所以,我们为什么有牺牲,有不幸,有灾难,很大一部分只不过是因为人类也擅长忘记,忘记了吸取教训。
我们不缺鸡汤,但我们需要鸡汤,我们需要净化,一个纯洁的心灵之地。这部电影就和一个讲座一样,它让我们哭,让我们感动,但那不是初衷,事情需要往好的一面想,所以我们对未来,对人生有了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