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任熊这个人
任熊(1823-1857),浙江萧山人,晚清海派绘画的早期重要人物。所谓“上海画派”,一般是指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通商以来,由各地汇集到上海活动的画家,因为绘画成为快速流通的商品,该派因此偏重花鸟画、人物画,注重民间趣味,风格大胆鲜明,渐渐脱离文人画的画风,并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一些观念和方法。
就绘画成就和知名度而言,任熊并不能引起像我这样的一般美术爱好者的特别注意。但他的一幅自画像(下图)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幅画卓越的地方在于,它富有深度地摹画出了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男子双唇紧闭,唇角向下,显示着苦闷、寂寞与克制;眼神没有正对观者,略带忧郁迷茫,不知看向何处,流露着内心的彷徨与矛盾;仅头顶有极短的黑发,剑眉挑起,鼻梁笔直,右肩和半胸袒露,衣褶嶙峋而井然,使人觉得此男子身体高大健壮,性格刚毅、卓然不群;整体观来,则还有一种英雄自怜自惜的味道。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这样刚毅卓特的真实男子形象,何况又是画家的自画像,极为罕见。而这幅画最为吸引人之处,当是自画像的袒露、坦承性质,画中题句的自述心迹,与画中人双唇抿紧之间所构成的那种流动的张力。
任熊的《元女授经图》(下图)也引起我特别的兴趣。画中的女子,衣着自然舒适,体态潇洒从容,她高束发髻,颔首自矜,双手执经,赤脚而立,衣袂随风轻轻扬起。这样的女子画像在中国古代绘画中也很少见,虽“执经”而显得“离经叛道”,和我们惯常所知的中国旧时代女子形象迥然有异。在这一意义上,我觉得这幅画和任熊的自画像精神上有相通之处。
任熊少时曾跟随村中塾师学习肖像画,他不愿死板地遵守粉本,想要画出衣冠下面的人体解剖结构,画作怪奇,引起老师的不满,任熊遂离开老师赴各地卖画为生。由此可以看出其个性之鲜明与强烈,其后来的绘画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
引起我感叹和更多感受的还有一点,任熊三十五岁时感染肺病而亡。除了生活水平、医疗条件有限之外,我们知道肺病一般和一个人心情经常闷郁有极大关系,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而任熊的自画像正展示了他孤寂苦闷的精神世界。他身上有着强烈的冲突,比如他的自画像那么刚毅卓特,但他也画独立江边的清雅美丽女子的背影,也画人间富家千金和贫妇的伤感对照,“东家大姑珠翠头,贩妇竿挑一浑虱”(下图),他也画“高士抚琴”,也画“山水小景”,画“烟波钓艇”。在太平军起义期间,他还曾在朋友周闲的推荐下,到清廷驻南京的江南大营担任大将向荣的幕下,主要绘制地图。他有对人间世的关怀和介入,也有出离人间世的志愿,还有无法调解时代冲击的闷苦与压抑。
任熊在自画像中的题句中有这样的文字,“谁是愚蒙?谁为贤哲?我也全无意,但恍然一瞬,茫茫渺无涯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入侵与步步紧逼,清廷的腐败与无能,太平军起义,一切种种,正是“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时代在一个英年早逝的艺术家身上,有着真切的映照和影响。历史就是一个一个个体攒成的,没有那么笼统。这是看任熊的自画像,了解任熊所带给我的另一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