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简书电影解析简书电影院

2019奥斯卡大奖提名电影全评与“星期五”独家预测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18人  星期五文艺

星期五言:距2019奥斯卡颁奖典礼还有一个来周时间(2.24日颁奖),我们“星期五文艺”打算斗胆对八部入围电影来它个全析与获奖预测。至于为什么要评要测,理由很简单:我们认为本届奥斯卡是即2015年奥斯卡(《鸟人》、《爆裂鼓手》那届)后其提名电影总体艺术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同时它也是商业性和艺术性最势均力敌的一届。因此大奖无论颁给谁,都会影响到奥斯卡商业的天秤。如此评测一番,别有乐趣!好啦,废话少说,言归正传…

(注:以下所有观点分析均属本号主观立场,跟幕后八卦以及奥斯卡评奖机制没任何关系)

文章:太虚

一、从艺术性与商业性的角度

▼ 先看下面这个列表:

《副总统》→《罗马》→《宠儿》→《黑豹》→《绿皮书》→《黑色党徒》→《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

八部电影我们排出了个次序。注意:这个次序不是好坏的次序,也不是类型的次序,是艺术性与商业性偏向的次序——

★ 最前面的电影是艺术性和实验性最强的,同时也是类型最不明确的;

★ 最后面的电影是最商业最大众化的,同时也是瑕疵最多最俗套的;

★ 靠近中间的电影自然处在前两者之间,没那么另类,也没那么庸俗,它们体现的是美式导演编剧的娴熟技能。

由此,我们做出第一个推断:靠近上图标最中间的电影是最可能拿大奖的电影,或者说大奖颁给靠近中间的两部电影(《绿皮书》、《黑豹》)收到的质疑将会最少;

▲《绿皮书》剧照

那么有没有可能颁给前后两端的电影呢?有可能,只不过颁给左边的(如《副总统》、《罗马》)会被大众埋怨,颁给右边的(如《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会被艺术家、电影业内人士埋怨而已。

当然,艺术性、商业性并不是奥斯卡评奖的唯一参考标准,我们再来换个方向,从电影的内容以及价值观取向角度来看。

二、从内容与价值观的角度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列表中间的三部电影《黑豹》、《绿皮书》、《黑色党徒》均是以肤色、人权为题材,这恰恰也附和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黑豹》剧照

纵观奥斯卡近五十年的获奖名单,以种族、民主、美国梦、英雄主义为题材获奖的电影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往近里找有《为奴十二年》、《聚焦》、《国王的演讲》,往远找有《阿甘正传》、《勇敢的心》、《巴顿将军》,可以说几乎每隔一两年就得有这么一部反应美国乃至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电影。

因此从内容和价值观的角度来讲中间的两部电影仍是获奖概率最大的。

相对于主流价值观题材的电影,那些另辟蹊径的,内容偏政治讽刺、人性批判、反故事反类型片的电影就得十年一见了,如《鸟人》、《安妮·霍尔》、《飞越疯人院》之类。

▲《飞越疯人院》,48届奥斯卡大奖得主

因此,我个人觉得《副总统》、《罗马》、《宠儿》这三部电影拿大奖的几率不大,除非奥斯卡吃错药了想跟戛纳、威尼斯这些欧洲奖项斗气。也除非奥斯卡、好莱坞背后没了土豪们的插手。

那么《一个明星的诞生》和《波西米亚狂想曲》不也是励志、美国梦式的电影吗,用我们的话叫“正能量”,它们就不能获奖吗?个人认为戏更不大!因为奥斯卡组委以及投选的人还没笨到把奖颁给商业倾向如此明显、励志立的如此表面化的电影,那等于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

如果说《副总统》、《罗马》、《宠儿》这三部电影是用来装饰奥斯卡组委会整体艺术门面的话,那《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两部电影则更像是拉来垫背的。要真这两部拿了大奖,那也绝不是Lady

Gaga 和 Queen 的功劳,那只能证明商业的力量真的太强大了!

三、从类型的角度逐一点评八部电影

1、《罗马》是反故事的,它完全在“类型片”的体系之外。看此片你能感受“费里尼”式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情节段落,能在导演的那些大场面调度下饱揽镜头之瘾……

▲《罗马》剧照

总之,不管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角度,这部电影都能称得上是伟大的(拿最佳外语片当之无愧);

2、《宠儿》是这八部电影中导演个人风格最强烈的一部。它让我想到了当年库布里克的那部《巴里·林登》(同样讲的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同样是一个屌丝跻身上流社会的故事)。

▲《宠儿》剧照

戛纳、奥斯卡拿奖的导演年年都有,可像库布里克这种能拍出如此个性电影的导演却不是年年都有。自然,我认为《宠儿》导演兰斯莫斯便是这样一位。

3、《副总统》最极端,极端体现在它的实验性上——纪录片不像纪录片,传记片不像传记片;对总统立牌坊也不是,往总统头上扣屎盆也不是;你说导演政治严肃吧,他能把那个被副总统器官移植了的牺牲者处理的如此荒诞。可你说他是恶搞吧,你会发现电影里的任何一个情节、人物都有事实可查(要知道导演拍的可不是普通人,是真实的点名点姓的美国政治人物!虚构可是要吃官司的!)

▲《副总统》里的切尼与小布什

《副总统》当然不是一部烂片,其整体性如此强烈,手法如此前卫怪异,政治尺度如此大的电影本人还是第一次看。

4、《黑豹》是英雄主义电影没错,但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编剧没有生搬硬套那些教科书里的框架,没有留下一味迎合大众的痕迹,那些意识倾向也更隐蔽更含蓄了,这也是人家美国人聪明的地方。

▲《黑豹》剧照

好的商业大片最优势的地方就在于:你明知道它背后宣传的是什么,却挑不出它的任何毛病,《黑豹》便是这样一部!

5、《绿皮书》是传统的“公路片”套路,但导演在公路之外做了更多的伏笔与背景交代,这也让这部电影脱离了主流类型片的俗套。另外,一个意大利人和一个黑人的对称设置呈现出了很强的戏剧效果。

▲《绿皮书》剧照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电影的结尾略显啰嗦,或者说电影迎合大众“大团圆心理”的痕迹太明显。当然,这只是从艺术层面而言,就意义来说,这部电影已经很到位了!

6、《黑色党徒》的结构框架跟《绿皮书》很像,同样是一个犹太人和一个黑人的对称人设设置。选择的也同样是历史上的黑人运动以及3K党。

▲《黑色党徒》剧照

这部电影的对称设置以及反向思维创意很棒,但在局部的表演上太过形式化(比如说那个黑人领袖的宣讲),那些喜剧元素也过于老套。

总之,这算是部四平八稳的电影,没有太多瑕疵,也找不到太多惊喜和意外。

7、《一个明星的诞生》感觉像是一部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电影:做婊子体现在它把女明星台上、台下的视觉、听觉做的那么华丽耀眼,感觉都成了Lady Gaga的专辑发布会了;而立牌坊则体现在男摇滚明星的悲剧色彩上。

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你要站在摇滚的一面讽刺流行,还让女方那么煽情干嘛?!你要站在商业角度宣传女明星,还找个玩摇滚的垫背干嘛?!

▲《一个明星的诞生》剧照

总之,这部电影让人感觉是把两个主角生搬到了一部电影里,立场左右摇摆,游移不定。

8、《波西米亚狂想曲》这部电影,本人得承认看的时候有些小激动,而且一度思绪万千。但事后恍然发现,这似乎跟电影本身没半毛钱关系!

那全然是因为本人对皇后乐队的歌曲太熟悉了,太有感情了。换句话说,这部电影有点像“芳华”,给人们来了个怀旧歌曲大串烧,顺便还励了个志,颂扬了个正能量(这点又有点像“中国好声音”)!

大家想想,去除了这些歌曲大串烧以及励志颂德的成分电影还剩下了什么呢?

▲《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

当然,Freddie Mercury(皇后主唱)同性恋这个点电影是回避不了的,导演对此用了四招(来掩盖消极,迎合商业性):一是强化了Freddie与他前女友的浪漫爱情;二是把他的前男友树立成了反角;三是低调处理了他的阴暗面(包括吸毒、乱性、乐队矛盾...将其视为不堪回首的经历);四是强化了乐队的友谊。说实话,光是这四招已经足以证明这部电影境界之低了。

大家可以看看《大门》、《灵魂歌王》、《爵士乐手》这些传记电影,对比下就知道差距了!

五、总结

重看今年奥斯卡提名八部电影《副总统》《罗马》《宠儿》《黑豹》《绿皮书》《黑色党徒》《一个明星的诞生》《波西米亚狂想曲》顿觉不无乐趣——

这里面有为奥斯卡装门面的,有替奥斯卡垫背的,有替奥斯卡宣扬思想的,也有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光是这些个不同目的性、没可比性的电影凑在一起争大奖就够刺激的了!整个奥斯卡颁奖过程简直就像一部电影大片。

当然这是玩笑话,不管怎么说,不管奥斯卡最终大奖颁给谁,那些电影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不光是电影技术、手法、制片体系的借鉴,也是生活、理念、价值观的借鉴。


与我们一起看经典电影,阅读经典图书,体察人生百态,请关注【星期五文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