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境写作》读书笔记(二)
第二章 语境、语篇与写作
第一节 语境与写作
一、语境及其研究
(一)国外的语境研究
1.1885年,德国语言学家魏格纳提出语境的概念,可是并没有引起很大反响。真正对语境研究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P60
2.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话语的意义并不来自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自于话语与其所发生的情景之间的联系。语境一旦改变,语言的意义也可能随之改变。
3.语言学家利奇在《语用学原则》一书中提出:“语用学是研究有关言语环境中的意义的科学。”语用学研究的言语环境(语境)包括:(1)言语发出者(说者、作者)/言语接收者(听众、读者);(2)话语语境;(3)话语目的;(4)作为行为或活动形式的话语:言语行为;(5)作为言辞行为的结果的话语。P63
(二)国内的语境研究
(三)语境学与语文教学研究
4.目前,将语境学系统自觉地应用于语文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是孔凡成教授。孔凡成认为“语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其原因在于:第一,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境教学,汉语规律和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借助语境教学。第二,我国的语文教学就语言学而言,很少有结合语境来指导语言学习的,结果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一些静态的语言知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符合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的提高。他指出,“语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宗旨的对话型言语交际活动,须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体而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语境理论为指导,顺应教学语境化,遵循语境教学原则,根据语境教学发和语境评价法途径,运用语境设计法、因境定教发、语境教学法和语境评价法教给学生语境知识,指导学生掌握语境学习法,切实提高学生生活需要的语文能力。孔凡成的语境教学研究很大部分是从研究语文名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开始的。他指出“情境教学”和“语境教学”不是一回事。“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李吉林的“情境”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语境是指人们运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不是人为“优化”的典型场景,而是真实的言语环境。(作者指出了语境教学与情境教学的不同之处,语境是完全真实的,而情境是人为优化的。)P71
二、语境的定义、要素和类别
(一)语境的定义
5.语境,简单地说即语言运用所涉及的所有主客观因素。P72(主客观因素,主观应该指人的意识,客观者指语言运用的主体和外在的存在物。)
6.鉴于语境定义过于复杂,王建华在《现代汉语语境研究》中把语境定义归纳为如下几种类型:第一,语境是所有语言运用、语言实践的条件。它包括主观语境,即人的因素,如交际双方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情感、性格、习惯、爱好、心理、处境,双方的关系亲疏、交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等。客观语境即环境因素,包括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内容、题旨、目的、氛围、风格、习惯、文化、时代等。语言的自身语境即上下文或言辞语境即词语语境、短语语境、句子语境、段落语境和篇章语境以及辅助语言(指体态语、手势、旗语、自然物等)构成的语境、语体特点语境等。第二,从语言实体角度分为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两方面。语言性语境有语言环境和副语言环境;非语言性语境有社会、文化、自然和语体环境。刘国祥认为“语境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因素”。前者指语言要素系统内部之间的关系即上下文、上下段或上下句;后者即影响交际的社会情景,包括场所、话题、会话人以及其身份、会话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背景等。第三,强调语境的动态性,认为语境就是语言行为发生的环境,分为即时语境和背景语境。前者包括使用语言者发出行为的时间、地点话语的前言后语及其当时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等;背景语境包括使用语言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状况、生活经验、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职业身份、文化修养、思想品质以及语言行为等各种潜在的背景因素。第四,从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角度,认为话语本身就是语言的、认知的、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文化方面内容的综合表现。其中认知环境包括同话语生成、理解与表现密切相关的各种认知现象;社会环境包括话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语活动的场所和目的等;文化和种族环境。第五,“知识命题激活说”。该说认为语境是“一次交际中,发话者为了使受话者理解一段主题话语所传递的真正意义而试图激活的交际双方共有的相关知识命题,这些命题最终表现为帮助主题话语形成意义的预设命题、帮助主题话语补充命题以及帮助主题话语推导言外之意的前提命题等”。这些命题如果源于上下文就称为上下文语境;如果源于交际现场,就称为现场语境;如果源于受话者的知识背景,就称为背景语境。P73
7.仇鑫奕认为语境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当属下面两种:(1)语境是假定被发话人和受话人所共享的知识背景(知识背景是不是就是指主观语境和客观语境?),它有助于受话人理解对方话语的意义。(2)语境是心理产物,是受话人对世界一系列假设中的一组。P74
(二)语境的分类和构成要素
1.国外的语境分类
8.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最初区分了两类语境:一是“情景语境”,二是“文化语境”。“情境语境”是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文化语境”是指说话者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P74
2.国内的语境分类
9.1963年张弓先生提出的语境要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联系说话时的情境;(2)利用时间地点等条件;(3)利用自然景物特点;(4)适合说话人和听众读者的关系;(5)适应听众读者的情况;(6)照顾上下文的关系等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关于语境的论述,张弓先生还将它们应用于文章分析。P77
10.张志公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语境分为现实语境、时代社会语境和个人语境。P77
三、语境层次综合模型
(一)语境层次模型
11.我国语言学家胡壮麟先生(1994)在Halliday的框架模式上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1)语言语境,指语篇内部环境,也就是文本前后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可以称为“上下文”。(2)情景语境,指交际事件发生时,参与者是谁,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交际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交际的渠道,交际的内容以交际的正式程度等一些列因素,可以称作“小语境”。(3)文化语境,是指交流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场合、话题、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文化背景、交际目的、交际方式、交际内容所涉及的对象等,也叫“大语境”。P82
12.根据上述研究,结合语文课程实际,我们把语境分为内外两个类别:一个是外部语境,一个是内部语境。外部语境包含三个层面:直接影响着文章的前言后语或者上下文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文本语境或语篇语境;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为写作的任务要求,比如写给谁(读者)、为什么(目的)、采用什么文体和语言去表达的交际语境或者叫情景语境;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于我们意识深处潜在地影响我们思维、行为、习惯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可以叫背景语境。这三者可以分别称为微观语境、中观语境和宏观语境,它们之间是一个有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可见到不可见的层叠蕴含结构。在上述三重外在语境之外,还有一个内部语境,即认知语境也在发挥直接作用。交际者是语境世界的焦点,语境世界里的所有因素都要通过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来激活才能在交际中发挥作用。P82
(二)语文教育中语境层次内涵阐释
13.语篇语境又可以称为上下文语境或文内语境,指的是构成言语作品(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词语、句子、段落的上下文、前言后语,以及声音交流时的语气、语音、词语、句子与言语交谈的前后联系。语篇语境是文章内容、形式所涉及的意义和篇章的表现形式,是文章所呈现的信息集合体。
14.交际语境,又称为情境语境,是指为完成一个交际意图所涉及的交际主体(作者)、交际对象(读者)、交际目的和交际话题等构成的一个场域。它与语篇语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指的是与语篇的内容和形式粘连在一起的交际的时空因素、人与人的关系、交流的目的等。P85
15.社会文化语境,又称宏观背景或大语境,它包括言语交际双方所生活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社会角色和交际双方的百科知识等语境。P86
16.认知语境指言语双方在生成和理解话语时所具有的的心理感知、记忆、推理、想象、假设等心理建构。它包括参与交际的言语主体大脑中和正在感受到的具有的一切记忆、信息、知识等;言语表达者和接受者已有的知识、经历、思想、身份、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言语交际双方记忆中的内容,经过逻辑推理而获得的结论或假设,具有综合目的或用途的短期记忆内容,有关世界的百科知识,可以从场景中直接获取的信息。P88
17.交际语境写作所说的语境,很大程度上是情境语境,也就是写作任务的背景语境,即读者、目的、话题、文体等要素。可是,这些要素需要通过言语主体的认知语境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要“情境语境认知化”。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语境,塑造、丰富并发展学生新的认知语境,通过各种语境任务分析,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语体意识以及各种语言策略,则是培养学生言语技能的必要途径。P90
四、语境的功能(制约功能、预示功能、生成功能、衔接功能、解释功能)
五、语境在写作中发挥作用的方式途径
(一)语境与写作任务
18.命题作文写作任务,应该是一些明确的关于所需要的文章的场合、读者、目的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不让学生为难,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真实写作能力。(作者认为命题作文的语境要明确。)P99
(二)语境与作者
(三)语境对写作过程的影响
19.第一,交际语境具有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第二,文章写成之前要依据这个交际语境,进行话题选择、内容筛选、结构营造以及文体、语言、风格等的构思。交际语境这个方面的作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难题。第三,在写作完成后的修改环节中,交际语境和文内语境一样是衡量判断语言表达准确、得体与否的依据。P102
第二篇 语篇与写作
一、何为语篇
20.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语篇既可以是文本,还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话语,可以是文章,总之只要能独立的达成一个交际意图的一个语言单位就能称为语篇。语篇有大有小、有繁有简。一般情况下,语篇大于一个句子,可以是句群、段落、段群(两个或几个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段落),主要是篇章的文章,涉及作者(发话人)、读者(受话人),既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语。P107
21.基于此,我们将语篇定义为:具有任意长度,意思相对完整,能完成交际任务的言语作品。语篇是基本的语言交际单位,既包括一句话、几句话、一个段落,也包括成篇的文章、著作等言语作品。P108
二、语篇与语文教育
(一)语篇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22.真正的语言能力是以语篇为对象,以交际为目的的语篇能力,它的理论基础是语篇语言学。P109
23.语文教育要培养的语言能力, 其实质是基于真是语言的语用能力、语篇能力、交际能力,而不是语法能力和语言知识。P109
(二)基于语篇的语文教育
三、语篇类型
(一)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
(二)认知语篇与语篇产品
24.其实,写作之前的想法、念头一旦发生、存在,已经是文本作品产生的前奏。写作的内容,在没写出来之前,它原来就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或者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认知的发生、一场对话的展开,一个问题的解决、一个意义发生的过程。写作不仅仅是记录我们已经拥有的经验世界,还是我们开动大脑创造出的另一个想象世界,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思想着的生命形态”。P116
(三)一些国家母语教育中的语篇类型
25.不过我们在使用语篇时,主要说的还是文章,它一般指由主题、内容、材料、文体、语言等要素构成的文本产品,是有形的、客观可见的、或长或短的、能达成一定交际功能的书面篇章。P122
(四)写作教学中的语篇类型
26.语篇产品和文章不是一回事。主要就在于文章一般仅止于静态作品,是从语言学、文章学角度说的;而语篇是从语用学、篇章学上说的,是着眼于人的书面交际能力,是动态的、真实的。P123
四、语篇的文类特征
(一)叙述性写作
(二)说明性写作
(三)描述性写作
(四)说服性写作
五、语篇结构
(一)何谓语篇结构
27.语篇结构是指语篇作为言语交际文本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这些关系分为微观结构特征和宏观结构组织。P128
(二)语篇的微结构
(三)语篇的宏结构
(四)语篇结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