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心理学家那样想问题
2019-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左萌_9d86
我是李玫瑾老师的粉儿,在优酷上偶尔看到了她和窦文涛访谈节目的片段,就追了两集“圆桌派”来看。
我发现,李老师这样心理学家说话,是非常有趣的。
用她的话说,我们心理咨询一般是不给答案的。
窦文涛讲了他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候与初恋分手的情形,当时几乎进入一种癫狂状态。揣着80元钱就出走旅行,被瓢泼大雨劈头盖脸的浇透了,被太阳一晒变成了一只行走的烟囱。多年之后,你依然能感受到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是不能承受之痛。他说,至今他都觉得,失恋是比事业还要重要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在一段时期内。
他问李老师,他的状态是不是正常。李老师说,我其实是想知道,你当时走出去想的是什么,是沉淀痛苦,还是体会人生,还是想让那个女孩知道你为她吃了这么多的苦。窦文涛说,都有。
我们普通人常常纠结于现象场。我这么对你,你居然那么对我,我这么做是好的,你那么做是错的。忘了在哪看过一句话,任何一个不可理喻的行为之后,都有支持这个行为的心路历程,都有一个合理的心理解释。看清楚我们自己怎么想的,看清楚我们真正在意的东西,比在对错之前徘徊有意义很多。
窦文涛又提到了一对情侣。这对情侣在一起几年,分分合合。最后一次分手,女的自杀了,留下遗言说,我知道这一次我依然能够挺过来,但是我太累了不想坚持了。窦文涛问李老师,这是不是病态。李老师说,这可能和她童年的依恋关系有关系。
不轻易给结果,不轻易讲对错。分解,看清自己某一行为之后的多个想法和动机,试着了解一个在社会教化下,被掩盖的真实的自我。然后,让真切的情感流动起来。
(果汁月妈 20190411)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10930/15d2b1680c6040a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