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

2020-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Voyager_2

谁能有完美的人生,谁无瑕疵?

没有人。

是吗?

(一)

对于商科的兴趣可能是来自于亲戚的影响。金融,小时候的我被这听起来高大上的词吸引了,虽然当时自己并不清楚什么是金融,隐隐约约觉得是与数字和钱打交道,可以掌握社会经济命脉,还可以挣很多很多的钱。心想,这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学科和行业。而第一次听到“The Wharton School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在高一,当时还没有很具体的概念,只是知道学科竞争力非常强,只是知道自己想在这里学习。从此,在心底留下一颗种子。

高一时的自己很热血,想着:如果想去沃顿读书,硕士的时候去吧,本科不太可能,那么就需要在高考时考入国内排名靠前的学校,因为这样才有机会,本科就去人大吧,复旦也好啊,而且这两个学校是自己最喜欢的。从那时起,便有意识的在网络上寻找一些关于这两所学校的信息,在高中第一学期快结束时我收到了一张来自人大学姐的明信片,正面是学校大门的照片,反面则是祝福的话语,很开心,这增加了我成功考入心中院校的信心,并且也坚信,我就应该并且值得考到这样的学校,三年时间,凭我的基础是有能力和机会考入的。就这样,又一颗种子落入了心里的土壤中。

到目前为止,这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

高中的第二学期文理分科,我选入了文科,刚开始的时候学业还不是很重,我开始贪玩,上课和自习课聊天,吃东西,上课不爱听就找借口出去,用放大镜烧课本和橡皮,时不时盯着教室后面的摄像头然后提醒周围的同学——年级主任又在看监控了,回到出租屋也是盯着手机屏幕。贪玩的快感与恋爱的酸味似乎使我忘记了什么,是什么呢?时间向前流动,从来没有要回头的样子。

想让自己清醒,也想让自己亲身感受些什么,放假时独自去了自己喜欢的城市,去了人大和复旦。走在校园里,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学生和那些标志性建筑,有种感觉在触碰着心中死寂的部分,好像是久别重逢的亲切感,又好像是在从未接触到的世界中的好奇。我好像想起些什么,但,想起的不是全部。时间奔涌向前,根本不会回头。

学习的吸引力远不及玩乐,即时的满足感麻痹了神经,多巴胺冲昏了大脑。直到走入高考考场时,我又想起了什么,这次,我想起了全部。

高中的三年仿佛一场远行,明知山顶才是这次行程的目的地,而我却在山脚安营扎寨,安静的把自己裹在睡袋中,活在理想中的睡梦里,不曾有人打扰。而就在高考结束铃声响起的时候,我醒了,我想起了那张明信片,想起了人大和复旦才是我计划中起点的第一步,想起了自己向父母所承诺过的话,甚至想起了很多年前一个小男孩用铅笔偷偷在墙上写下要拿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我啊。我清楚自己的分数,知道这个行业的学历门槛,也明白本科带给自己的意义与影响,我真想奋不顾身拿起橡皮擦掉答题卡上的准考证号,因为这样我就有充分的理由复读了,真想这只是一次模拟,高考还有下次,可铃声终究结束了,我无力的看着监考老师收完试卷,封进袋子里。与试卷一起密封的,似乎还有我。走出考场,天阴阴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高考结束而高兴,他们在谈论着回家,谈论着今晚如何通宵,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假笑着,回了家。

当一颗颗种子埋在心里时,它们拼命的扎根,野蛮生长,期望有一天能开出独一无二的花朵,而它们却无法在我这里找到支撑它们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更无法绽放,时间久了,它们开始衰败,挤占那仅有的空间。心里的那片地荒芜了,同时,它们的根向下扎的更深了。

(二)

我来到了本省一所二本院校,据说这个学校在省内的口碑还不错,也只是在省内。记得第一次见到这所学校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和快乐,也没有开启人生新阶段的那种特别的感受,但我还是记住了见到它的第一眼,同时在心里努力接纳着当时的自己,没有很排斥,但也没有很接受。当大学生活开始时,当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员时,学校里的一切都开始慢慢熟悉,心中也有了一把尺。当自己在人生中的前十多年里看了那么多所谓的顶尖高校,也知道一些那些学校都有什么,那里的学生们都可以做什么讨论什么,有什么样水准的活动和项目时,这些信息长期地构筑了我对于大学生活的理解与期望,周围现实环境与认知上的不符,让我觉得很压抑,不舒服。

“我在这里过的一点都不好”

“开学很久了,没有真正的开心过”

“我必须得在这个阶段实现些什么才行”

大一下学期时被刺痛了心中最柔弱的部分,我突然开始悔恨自己没有在高中时好好努力,悔恨自己连一次让自己改过的机会都没有留,没有坚持复读,开始意识到这样层次的本科会让我错过无数我认为精彩的事情,开始意识到这样的第一学历已经实实在在发生在了自己身上,高中就那样流走,此后便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向高中的贪玩和不努力赎罪,自己背上枷锁负罪前行。我开始恨我自己。每当静下来的时候,便会一次次的质问自己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大脑一片空白,突然发现在这十九年里,自己好像从没有认认真真的做过什么事情,也好像从没有为了一件事情而真正努力的做下去,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在高中毕业后才意识到这一点,便更加遗憾了。高中,便在心里留下了一片抹不掉的阴影,想要改变过去,得到的却是无力。于是开始进入一段恶性循环,开始变得低落,自闭、不再爱笑,连续不断的失眠与每天的噩梦让自己更加消沉,做什么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什么都不想做,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像是活在了过去。一个月里瘦了很多,胃也出现了问题,并开始有意识的求助心理医生,我找到了医院的心理测试表并尝试与医生聊天,医生说有抑郁症倾向。听了结果心里有些慌乱,于是请假去了北京,站在北大六院的门口前却迟迟不敢进去,我不想让自己给自己定义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我带着那张明信片,转身去了中国人民大学。

进了校园,我看见了站在教室门口透过门玻璃听课记笔记的女生,似乎是在旁听,我看见了一间被听课学生挤满的教室,学生占据了过道并挤满了前后门,似乎是被某位大牛所吸引,我看见了一些人从学校里出来都是那么的自信。那天是周六,我知道这些可能不全是人大的学生,这些可能不同于周一至周五,但还是有所触动,这些场景似乎只有在新闻与招生视频里见过,自己十九岁才第一次亲眼见到并经历,有些可悲?一种表达不出来的感觉绕在心里消散不掉,感觉这才是大学应该有的样子,这看起来才是求知若饥的样子。我学着人大的同学一样去学校食堂吃饭,一样去超市买东西,还溜进一间教室听了三个小时的课程,还在本子上做了笔记。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甚至有那么几个瞬间觉得自己已经就是人大的学生了,很自然,没什么不对。

(三)

记得那是在小学,班里转来了一位女生,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她很漂亮,也很安静,我开始暗暗的喜欢她。幸运的是,开学第一天,我们成了同桌,虽然时间很短,但我还是会记得语文课时她给我背的课文,记得她曾在我的笔记本的第一页留下一串电话号码,记得她嘴唇上的印记,记得她的样子。小学时的日子很快乐,记得我会在教室后面偷偷地看着她,会在音乐课上排座位时故意离她很近。我喜欢她,却从来没有表白过。初中时在网上聊天,我告诉过她小学的时候曾经暗恋过你,后半句“现在也是”却没有说出口。她成了第一个我喜欢的女生,也是梦见次数最多的女生,同时还是喜欢时间最长的一个,从小学断断续续喜欢到现在,时间过得好快。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身边的几个朋友都知道我喜欢她,可她却不知道。曾经问自己,到底喜欢她哪里呢,很多年没见面了,聊天也不是很频繁,喜欢的是印象中以前的那个她吗?是喜欢那么多年已经习惯了吗?我回答不出。大学期间她发过一条动态,她可能已经有喜欢的人了,是谁呢?知道了是谁,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动态的配图是一首纯音乐,我把那首音乐听了一遍又一遍,可我还是挺喜欢你的。

我昨天又梦见你了。

(四)

上个月,我有点扛不住了。

很难受。

在网上找了一家全国排名靠前的医院预约了心理咨询门诊,寄希望于找到个厉害的心理医生聊聊天,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了。但事实情况似乎不太一样,本以为是聊天式的心理咨询或做一些测试,到了诊疗室医生说只告诉她症状然后她来判断病情就可以了,别的不用告诉她。聊了几句之后,医生说从症状来看还算不上抑郁症,只是有很多的抑郁情绪,如果想治疗的话,可以吃一个月的抗抑郁药物看看有没有缓解,或者去做心理咨询。走之前问了那位医生,她说想要聊天式的心理咨询要去国际医疗部,或者是私人机构,我看了看价格,买了回学校的车票。走出诊室的时候,等候区坐着一位女生,戴着口罩,好像穿着病号服,从她身边走过时,我们对视了一眼,那眼神有些复杂,出门后转身去了洗手间,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可能自己还没那么严重吧,或许吧。

在车上,回想起医生说的那些话,意识到原来这三年里自己可能并没有所谓的抑郁症,而自己却一直把这当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的借口,一个显得自己非常懦弱的借口,无病呻吟。但自己到底是被很多负面情绪所包围,控制不住的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而且已经有点影响日常的生活了,是为什么呢?可能自己太敏感而这些情绪真的就没什么吧。

没找到答案,也没钱找答案了,问题还没有开始被解决,我不知道以后要怎么办。从医院回学校的那晚,心情有些低落,什么都不想做,试探性地给小学暗恋的那个女生发了消息,虽然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但还是找到了一些话题聊到了睡觉,有点兴奋,这感觉还挺好的。

(五)

“何必折磨自己”

“人生不就是不完美的么”

“找个女朋友就好了,或者养只猫”

“还有人在羡慕你啊”

“不要把所有的事都想的那么明白”

大家都在劝说,也只是劝说,并没有改变什么事实,而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他们的好意,有的时候就像是走进了某个胡同,在里面迷了路,即使在外人看来要走出去是多么的容易。

“想要的都会有的,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别自欺欺人了。

没有看似完美的学业背景,更不会经历名校本科四年中自己所羡慕的事情,还没参加过什么像样的竞赛或商赛,还没在头部公司实习体验到行业真正的样子,看着那些公司实习生们的简历和履历,是我心中完美的人生轨迹的样子,很精彩,没人拥有完美的人生么?而自己,看着一眼就能看见职业天花板的第一学历和一事无成的自己,有些厌恶,感觉已经丧失了人生绝大多数的可能性,真的内卷了么,是自己真的太垃圾了吧。

或许听到过见到过的负面例子有点多。看过一条热搜,大概意思是如果另一半是抑郁症还要不要在一起,前排的一条评论还挺现实:“我也不是圣母”。确实,毕竟自己也不是什么无私的人,看过之后有些认同,谁不想找个阳光向上性格好的另一半呢,认同之后看了看自己,还有点难受,就,就那样吧。其实还挺想和那个女生去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看一次银河和星空,或者,去日本看一次花火大会。如果不是她,和自己将来喜欢的人也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种子落入心中,它们拼命的扎根,想在仅有的地方占有一席之地,时间久了,有些种子逐渐失去生命然后消失不见,有的则慢慢开出花蕾,而有的,仍静静的埋在心里,好像永远不会开出花朵,也永远不会逝去。

(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找不到快乐了,虽然在大家面前还是会装作一副乐观幽默的样子,但环视四周,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开心的,好像从高考之后就一直在假笑。是因为那些看着永远不会发芽的种子吗?从小到大学会了很多知识,可好像从来没有人告诉过该如何接纳自己,如何对自己宽容,如何在糟糕的情绪中去找寻哪怕一丝可以走心的快乐,在感觉不幸福的时候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别人没教过,也没自学明白。

最近的情绪好像变得更糟了。

每天早晨的时候躺在床上不愿意醒来,好像在怕些什么,好像沉浸在了那些美梦与噩梦中,好像梦中发生的事才觉得丰富而我宁愿去经历那些事情。每次在水房刷牙的时候,开始会突然想到今后自己的学业,工作和感情生活将会一片黯淡,突然感觉自己最近这几年有些可悲和可笑,还有一丝恐惧,生怕自己活成某本小说里的笑话或悲剧,尽管周围还有灯光,尽管周围还有来来回回的同学,但仍觉得自己周围全是黑暗,那些身边路过的人好像也与我无关,只能感受到自己牙刷的嗡嗡声。

好累啊。

要不就让自己永远的活在梦里吧。

别了,

还是去医院吧,我觉得我还有救。

(七)

二十岁出头,依然没有做出什么阶段性的成绩,依然没有接受现在这个样子的自己,那些无法发芽的种子依然留存于心,想要的时光和人依旧在错过。

有时真的想逃离一切,去一个只有自己的地方,在那里,可以不计后果的宣泄情绪,和肆无忌惮的笑。

或许有一天会去的吧。

谁知道呢。

2020.10.31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