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故事

怎样把记忆剪成一张全家福

2018-03-15  本文已影响8人  混是魔王

时代烙印

我爷爷那一代人是真正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的,但是爷爷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们在束发之年迎来了全国解放。

解放前为了躲避战乱,太公将全家迁居到深山,租了一片山地,自给自足,务农为生,苟全性命与乱世。

很多人跟我说,想陪父母聊聊天不知道聊啥。其实你只要问一问家庭的变迁,他们能和你滔滔不绝说上三天,那些他们亲自经历的家庭历史,其实也是你的历史。

大20多岁的红军阿哥

爷爷的哥哥是学校的优等生,战前就读于雩中学校(一所中央教育部在各地开办的新式学堂),才思敏捷,写文章有倚马可待之风,据说和当时另外两名校友有雩中三才子之称,他毕业不久,就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那段岁月,南方一样不太平,枪声四起,民不聊生。

三天,他步行80公里路程,前往当年苏维埃首都瑞金,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过长征第一渡、第五次反围剿等战斗,经历过遵义会议,在四渡赤水战役中负伤,染重疾以至于过不了雪山草地,部队开条子让其回家养病。

后历时半年,白天躲入丛林,夜晚在北极星的指引下,徒步横穿云贵地区走回家中疗伤治病。改革开放之后,与当年的长征老战友重聚,重新认定为革命战士,享受革命老红军待遇,这是后话。

在江西赣南地区,几乎家家有革命老红军,他们的亲身经历,比任何电影电视剧都更传奇,更精彩。

风华正茂的学生时代

1949年全国解放,十四五岁的爷爷以成绩优异考入市里的技术学院,相当于现在的技术类中专,因为就业前景好,当年师范和中专是比较热门的升学选择。

当时市区公共汽车也很稀缺,他们上大学期间,每个月回家,经常要等车等很久,可气的是公交车司机常常以车上没座位为理由在路过他们学校门口时故意不停车,学生们群情激愤却束手无策。

那年月公交车车司机位列最受欢迎的职业榜首,很多女孩争着嫁给公交车司机,没办法,彼一时此一时也。这有点像改革开放之后的北京出租车司机,据说当年同样荣登最高收入职业榜首,放到今天来看,是对我们就业、择业很有参考价值的一个案例,选职业当然不能过度看重眼前收益。

后来同学们想了一个办法,每次要搭乘公交车之前通过猜拳选定一个男同学假扮女生,居然非常奏效,此后,哪怕车上再挤,公交车司机都会坚决靠站停车,屡试不爽,由此看来,“坏现象”和“恶作剧”从来不分年代。

时代洪流下的就业在就业

爷爷果断学了当时比较热门的钳工专业,算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保尔柯察金的同行。毕业之后,顺利分配到当地的一家民兵兵器制造厂工作,主要是维修和制造半自动步枪。没过多少年,民兵兵工厂精简合并,正好赶上人民公社的高峰,爷爷被推选为村里的生产队队长,成为一名最基层的党员干部。

民风彪悍

村里民风向来彪悍,听爷爷说,某一时期,附近村庄的村霸想强拆宗祠的一堵围墙,全村青年轮流扛着长枪在祠堂门口值班镇守,谁敢动围墙一块砖就直接开枪震慑,吓的那些所谓的村霸从此绕着我们村走,一座赣南地区百年以上的特色宗祠建筑得以完整保留。

去年国家提出“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全面深入重点打击各类“XX霸”,人民群众拍手称快是有原因的,否则只能依靠民间“自由散打”,肯定是没有国家队专业的。

优秀生产队队长

生产队队长岗位虽然很基层,可是爷爷工作热情很高,在当时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热潮的鼓励下,全村上下干劲十足。后来我看很多名人作家关于那段时期的回忆录,大都提及人民公社的大锅饭放大了人性的丑陋尤其是懒惰。但是在爷爷的身先士卒之下,村里的粮食生产工作,总是名列全县前茅。于是县里颁给爷爷优秀生产队队长的荣誉称号,奖状之外,还公费派到省会南昌去参观旅游,顺便交流农业生产经验。但是,第二年其他村的粮食产量突然暴增,亩产破千斤、万斤,爷爷工作的生产队再也没有得过优秀。

所以,很多时候突然失去一些想得不可得的东西,错未必在自己。有些荣誉当时看来不可一世,光芒万丈,但未必适合自己。明白这一点,可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煎熬。说实话,你的生活是否幸福,其实根本不需要多少荣誉、金钱、头衔的加持,幸福本身的门槛比那些高,反而需要比赚钱和钻营跟大的智慧。

培养子女

1979年,那个春天。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到来,人民公社制度成为历史的过去时。生产队长终于闲下来了,爷爷就地学了一门建房的手艺,从此兼职泥瓦工匠,在十里八乡之间,建屋盖楼。靠着家里“一亩三分地”和一点手艺,拉扯大了5个儿子,2个女儿。这7个孩子,小时候一个比一个调皮,把爷爷上学期间的藏书全部撕的干干净净,后面再想去翻找的时候,只找到硕果仅存的一本《轴承工艺理论》,书内密密麻麻写满了正楷小字作的随堂笔记。好在这些喜欢撕书孩子们还算争气,其中2个考上大学,3个做工程,2个做生意,那个年代省吃俭用培养2个大学生真的不容易。

前两年,国家正式放开2胎生育政策,可是几年下来,二胎的出生率远远低于预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之配套的教育、医疗政策没有跟上,更重要的是生活成本和育儿成本太高,很多人不是不想生,是不敢生。以前的小孩都是条件艰苦、散养长大的,现在地区发展不均衡,家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如何确保给小孩提供保质保量的教育、医疗,等等,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也成了大家最愿意花钱的方向,因此很多人戏称小孩是家里的“碎钞机”。

我的到来

1990马年寒冬,我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凌晨出生,记得最早的是4岁时候的事,1994年,我们家建起了小洋房,刚刚四岁的我,在马路小溪边往家搬砖的时候,据说开心的像一个200斤的胖子。

给予我无限包容

7岁那年,我已经非常之淘气了,一次小伙伴之间打架,我抡起石头就把别人家的窗户玻璃给砸了,母亲家教严厉,立刻把我吊起来要暴打一顿,趁着她出去找竹条的时候我赶紧呼救,(我们当地盛产苗竹,苗竹的侧枝,柔韧度极佳,而且摘去竹叶之后,枝条光滑,第一个竹节的长度正好是成人手掌一握的距离,是一种纯天然上好的“家教鞭子”,几乎是当地家家户户相夫教子的必备品),正在在三楼砌砖的爷爷,听到呼救的声音,赶紧跑下楼,帮我松了绑,助我躲过一劫。

反对暴力家教,反对过度体罚,依法及时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初中学法律知识的时候想起这件事,我当时突然这样想,哈哈。

现在家庭育儿课程成为知识付费新宠,随着年轻一代父母的成长,家庭教育会更科学更温暖,更多人的童年会变的五彩斑斓。

陪伴我健康成长

刚上幼儿园,我就顺利的成为了90年代典型的阶段性留守儿童,有那么两年,每个学期在校的四个月由爷爷奶奶带,暑期则到珠海父母身边生活。

我这种淘气的男生,自我照顾意识的觉醒来的相当迟,有一次上课上的头昏脑涨,当时不知道已经高烧,在学校硬抗了一天,听完课回到家噗通一声倒头就睡了,我平常精力极其旺盛,每天放学后必须各种放飞自我,一刻都闲不住,结果那天太反常,爷爷觉得不大对劲,于是叫奶奶来看看怎么回事,当时我已经进入半昏迷状态,记得奶奶在我额头上一量立刻尖叫,高烧!

爷爷扔下厨房的锅铲,背起我就往诊所跑,两里地,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个庸医,给我打青霉素之前的皮试疼的我满地打滚,不过青霉素毕竟是青霉素,当晚烧就退了。

陪伴我追剧论英雄

7岁那年,还有一件大事。央视97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首次开播,暑假之后从珠海回家上学,每天晚饭后按时坐在电视机前坐等《水浒传》,日更两集,周五晚上还停更,根本不够看,爷爷开始每天跟我讲水浒里面的英雄故事,有时候讨论,更多则是回答我千奇百怪的问题。

有一句话叫“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这话流传太广,却未必可尽信。本来就调皮的我,听水浒故事的时候更多的是对英雄主义的崇拜,是对公平正义的笃信,不至于傻傻的效仿剧中简单粗暴的打斗情节,更不至于从而变成不良问题少年,反而从此喜欢上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四大名著。

事实上,故事的讲述者通常很关键,讲述者强调什么,聆听者就会信仰什么,可见爷爷是一个称职的讲者。

带我逛校园

还有一件往事,也发生在7岁那年。爷爷特意带我到某某师大去看望在那上学的小叔,顺路去拜访某大学的副校长,当时看到副校长非常热情的款待我们爷孙两人,挺惊讶的,回家的路上,忍不住问。

原来爷爷担任生产队队长期间,参加高考、到城里工作、人才推荐等必须有村委会开具的政治品行合格证明材料,有点像路遥的小说《人生》里面的情节,爷爷很喜欢做这类成人之美的事情,公章没少盖,字没少签。副校长就是当年村里的有志青年之一,后来我知道的还有当时某县的公安局局长。

这趟大学之行,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中,不仅仅有大学校园的美女如云,更重要的是我亲眼见识到大学的别有洞天,而且明白了“但行好事”依然会赢得他人的尊敬。

多年后,我慢慢发现那个年代的人真的很有感恩之心,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我们得到的物质享受远远大于在战争刚刚结束中成长起来的那代人,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感恩却远远不如他们,这一点始终令人困惑。

教我明辨是非曲直

那些年接触外界的机会太少,电视节目成了重要的信息载体。

有一年又看了一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可惜我不记得片名了,但大概记得是讲述一个皇帝爱美人不要江山的故事,最后年轻的皇帝为了和心爱的女孩在一起抛家舍业,不顾天下大乱,从此浪迹天涯,这是现在很多狗血古装偶像剧的剧情套路。

年幼的我看的唏嘘不已,爷爷突然对我进行“随堂测验”,问我觉得这里面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我毫不犹豫回答,皇帝和她的恋人是好人,片中女主因为出身低微不被太后所容,不被上层社会所容,最后差点被众人逼死(谁弱谁就是好人,就可怜谁就是好人,这可能是本能反应)。始作俑者的太后和“奸臣”当然就是坏人。

爷爷笑着说,刚看完都会这么想,可是你再想一想,皇帝最基本的责任就是治理天下,他为了自己一个人的幸福,舍弃全天下人的幸福,多少家庭会因为权力的争斗国家的动乱而受害呢?太后和“奸臣”提醒他要做一个称职的皇帝,或许方式方法欠妥当,但不见得就是坏人,那个所谓的忠臣为了迎合皇帝的个人喜好,多次给他们牵线搭桥,创造私会的条件,不能算是好人,皇帝和他的恋人只顾自己快活不顾天下苍生就更不能算是什么好人了,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你如果生活在那个朝代肯定不愿意摊上这么个皇帝。

虽然当时我对颜值颇高的女主既喜欢又同情,但是这一番话,当时真的把我惊到了,醍醐灌顶,原来同一件事是有很多不同角度的,人的第一反应往往缺乏深思熟虑,从这之后我学着切换角度去想问题。

今天我还在想,如果中国能多几个这样的爷爷,脑残粉绝不至于数量这么多也绝不至于这么丧心病狂,论家长陪孩子观影的基本修养。

叮嘱我好好学习

突然有一次爷爷得到一块新手表,爱不释手,是小姑在南昌上大学参加作文比赛的奖品,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作文写得好有这么多好处。

3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我格外用心,5年级,有幸遇到良师,第一次系统的教我们人物描写的手法,我的随堂作文第一次被当做范文被语文老师在班上念出来,紧张和兴奋点燃了我的学习热情,之后我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一直到高中毕业,几乎每一个教过我的语文老师都表扬和鼓励过我在作文上的天赋和努力。

小姑大学毕业之后顺利进入省会城市一家厅级省属设计院,爷爷非常引以为骄傲,并常常有意无意的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要考一中,要考大学。

父母言传身教其实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亲戚朋友当中有好多榜样,也是一种莫大的学习资源,当然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种烦恼。

绝不盲目跟风

那时候国企的待遇非常好,据说现在依旧非常好,小姑单位每年都定期组织旅行,而且鼓励带家属。

2000年,爷爷奶奶在小姑的陪同下一起参团去北京旅行,当时有一个景点非常火爆,是清朝第一贪官和珅的府邸,里面更火爆的是一张“万福”字画的文创副本,导游推荐的时候一个劲的鼓吹,和珅自从得到乾隆赏赐的这张万福,官升到顶,财源滚滚,最后富可敌国。引得的大家争相抢购一定要把福气带回家。

小姑问爷爷要不要买一副,爷爷淡淡的说,皇帝赏赐万福,他却用来贪腐,最后还引来杀身之祸,这可不是什么好福气,要不得。一旁正待要付钱的同事,听爷爷这么一说,赶紧丢下字画,把钞票踹回了兜里,气的导游干瞪眼。

我听说之后,哈哈大笑。但凡要是多几个偶尔翻翻历史书的人,得饿死多少无良商家和无良导游。

守道何其难,平淡才是真

可是,还是有人常常开爷爷的玩笑,当队长20多年一分钱都没捞着,别人当大队长几年时间就有钱盖房买车率先小康了,真是听着好笑,又好气。笑贫不笑娼这股伤风败俗也不知道起于何时?

我很小的时候甚至也做过假设,假如爷爷当时稍微懂得钻营之道,也许我们的大家庭,早就是另一番车水马龙的景象,他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可是后来我逐渐明白,就算这样的机会再次来临,他也不会要。

不管是胆小也好,或者是慎独也罢。他有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公平正直的自觉,虽然我们的大家庭曾经一度生活贫困、拮据,窘迫,但他从来不拿不该拿的一分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可能就是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吧。

现在的90后,对快速挣钱,挣更多的钱,有这莫名的激情和焦虑。志怀高远当然是好事,但是人生才刚刚开始,就给自己这么多量化的标准,是不是太操之过急了点,但愿我们能耍好焦虑这把双刃剑吧。

养宠物的快乐时光

我养的第一只宠物狗,是爷爷陪我到集市上买的。

风和日丽的一天,刚进市场,就发现一只非常萌的小田园犬,褐黄色皮毛。估计小狗刚刚被主人出售心情复杂,加上大概很认生,所以一个劲的在笼子里挣跳,竟然一爪子把笼子的搭扣扒开,跳出笼子跑了。集市上人潮流动,汪汪汪两声,转眼就要脱离视线,爷爷大呼不妙赶紧追了上去,我也扭头趁势就追,情急之下顺嘴就喊了几声“小黄、小黄”,小狗竟然调转方向,跑回到我脚边摇起了尾巴,趁小黄愣神的功夫,爷爷迅速把它逮进了笼子。

从此这个小萌宠就有了“小黄”这么个“烂大街”的名字,可惜,只养了一个学期,暑假我又得去珠海,等秋季开学回来,小黄已经送人了。

后来学了生物科学之后,对生命有一种说莫名的敬畏和尊重,后来再也没有养过宠物(包括小狗),我喜欢萌物,但我更愿意看到他们自由。

这是我挺不能理解的一个现象之一,很多人愿意花钱、花心思去养宠物,心甘情愿屁颠屁颠当铲屎官,却不愿意用更大的耐心去花前月下谈情说爱,很多人愿意养一只狗儿子,却不愿意好好陪伴小孩成长。如果你知道答案,请不必告诉我。

总是表扬

初中开始,我终于摘下了留守儿童的“帽子”,但是父母依旧很忙。

有一次爷爷到学习去给我开家长会,回来之后笑的那叫一个灿烂,非常欢乐的拍着我的肩膀跟我说,很不错,全班第二名,你们班主任说你完全可以考第一,下次努力。

说完就拉着他的一个老朋友进屋喝茶,他这个老朋友最小的儿子和我同校,只比我大一届,他们一起去学校参加家长会时碰到,“老朋友”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文革前期,他写了一本小说《荒诞的岁月》,畅销没多久,就在文革期间被查禁,这本小说给他带来了十年之久的牢狱生活,期间他在南昌市新建县的一个工厂里参加劳动改造。

他后来说同厂的工友全是牛人,所以那个时候也有管类似场所叫“牛棚”的,季羡林老先生好像就写过一本书叫《牛棚杂记》。后来他们那个拖拉机工厂成了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厂院墙外的一条红土小路则更加知名,就是现在著名红色旅游圣地——“小平小道”。

有些历史真相,即使我们听亲历者口述,也已经失去了历史原本的光芒。所以有人说,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

总是默默关注

那次家长会之后,爷爷对我学习成绩的关注越来越多,好在一直以来成绩还算好,总是能看到爷爷满意的微笑。

后来我顺利考上了一中,虽然我们学校大气、自由、开放,从来不限制学生自由,但是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不曾留意爷爷的头发越来越少。

总是信任与支持

2009年,我考上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爷爷比我还要高兴,准备了一大桌菜(写到这里我眼眶突然湿了),一家人开心的吃着,聊着,席间,爷爷突然掏出一个红包给我,说我作为孙辈中的老大,带了一个好头。那天的画面,我永远记得。

2008年我第一次参加高考,结果铩羽而归,我毅然决定复读,试问谁不曾年少轻狂,2009年考上的大学也不甚满意,去学校报道之前已经做好了考研的打算。

但是爷爷突然的鼓励,让急于证明自己实力而有点焦虑的我,稍微有了一些安慰和平静。我考上一所连自己都觉得太普通的大学,可是在爷爷看来他的孙子依然是优秀的,这对我来说是一份来自家庭的巨大信任,这份信任和肯定给了我很大的能量。

我一直在思考两次高考带给了我什么,失败的经历有时候比成功更加刻骨铭心,至少,让我学会了和自己和解,通俗说就是学会了认怂。

总是在付出

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2009年寒假,远在北方上大学的我回到家,我跟爷爷说着北国的风光,大学的韶华,那时候爷爷已经卧床不起,看着瘦骨如柴的他我默然竟无语凝噎。爸妈每天早、中、晚去看爷爷1-3次,爷爷跟我说等病好了就多出去走走,去他培养的2个大学生孩子那里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其他的孩子都很忙,都在为生活奔波,“仿佛越有出息的孩子也越忙”,我看着请来的大夫给他输液,祈祷他早点好起来。

小年前几天,大叔叔从珠海回家,晚上陪爷爷一起睡,有一天晚上,睡梦中的我突然被叫醒,母亲告诉我,爷爷走了,当时大概是凌晨1、2点钟,外面一片漆黑,我们当地有一种说法,午夜12点之后早餐之前去世的老人,不舍得吃当天的第一顿饭就走了,把“食禄”全部留给子孙后代,爷爷把自己最后的福气也贡献给这个家庭。

父母和大叔叔连夜打电话通知大家,第二天,在外地的几个叔叔,两个姑姑全部回家了,有几个进门就开始嚎啕大哭、放声大哭。我有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堂弟,跟我说了很多,在爷爷多次去广州治疗期间,这些常常以孝顺自诩的人的表现,我既不理解也非常理解;因为古人早就说过“久病床前无孝子”,我发现古人有时候真的挺招人烦的,总是在关键节点一针见血,而事实常常就如针扎一般残酷且令人疼痛。我看着她们脸上横飞的泪水,和他们一两个月前斤斤计较的原形,诚挚又恸情,分裂又可悲。

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孝顺?古人又说了,“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意思是说,你老爸快要病死了,你不回去照顾他也没关系,只要你有想去照顾他的这份心,你就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孝子(女)。。。你看看古人多操蛋。

突然的离开

因为临近春节,所有的工人都不再接工作了,只好一家人齐上阵。我们一大家子30多个人在山上给爷爷修建墓地,劳动之余,大家坐在松树下聊往事,回顾爷爷的一生,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正直、一个是好人。我看着远方的山,又看到身边的人,突然想起一首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朋友的爷爷

2018年3月8日,我的好朋友突然告诉我她爷爷前两天去世的消息,我突然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想了几分钟,我写了如下几句话:爷爷生平为民办事,为家立业,妻贤子孝,儿孙满堂。现寿终正寝,福寿圆满。节哀,节哀,逝者已逝,生者如斯。其实这几句话,也是我2009年想说的,如今一转眼9年过去了。

思考

现代家庭育儿理念当中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叫“隔代亲”,说的是祖父一辈对孙辈纯天然的自发的无理由的强烈的偏爱,但是这种“偏爱”到底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学术界一直很难有统一明确的结论,不过曹雪芹在《好了歌》的结语中问了一句“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我很庆幸自己在想起爷爷的时候是温暖的、明亮的,有一些片段常常在我的脑海浮现。当我把我这些片段“剪辑”出来才发现,他陪伴了我那么重要的成长阶段。感恩。

长按一下,发现新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