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9 妞妞

2018-12-10  本文已影响0人  Annyren

今天早上起来,

文娅楠问:妈妈,你昨天在里面学习时,我就是想进去抱抱你,为何黎老师做出要打我的手势啊?

妈妈:黎老师知道你想抱抱妈妈,但那个时候是学习时间,她只是用那个手势告诉你,等我们学习完,你再抱可以吗?

文娅楠:哦,当时我看她想打我,我就赶紧跑开了。

妈妈:你还反应挺快,那你现在明白了没?

文娅楠:哦哦哦,原来是这样。开心的抱着我,不断的重复“原来是这样”。

简单的案例,我看到如下:

1)孩子呈现出来的是对亲密感的需求,日常生活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感受孩子的那份纯真与美好。

2)当孩子看到打人的姿势,行为上她会本能的退缩,内心里有大大的疑问(另一个行动也能验证:会议接近尾声分享环节打开门时,就试探性的跑到黎老师旁边,黎老师很友好亲密的抱住了她,每个孩子都渴望亲密的。但她心里还是有大大的疑问❓黎老师为何刚才要做出打我的姿势?),很庆幸她能自由表达出来,向妈妈表达她心里的不解,当被真诚回答后,她们会特别开心。

From黎老师补充:是观察到小孩的需求,然后告诉她规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