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浅析心理咨询中终止治疗的积极意义

2017-07-12  本文已影响28人  余春性心理专家

心理咨询中最猛烈的见诸行动便是终止治疗,来访者以彻底破坏关系的方式结束咨治疗。咋看起来是情绪失控的攻击转向自身,是强迫性的重复早年关系模式,是自我放弃、无药可救的表征。但从哲学的观点来看,没有绝对的弊,必有利隐匿其中?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寻求边界,试探咨询师对自己的包容程度。终止治疗的潜台词是“我到底坏到多大程度你都不会抛弃我”,面对这样试探型的来访者,咨询师只要打一个关切的电话就会轻松把来访者“勾”回来(特意用这个动词是想表明只要咨询师拨通电话,这事就算成了,相对简单)。这样的来访者一旦回来,咨访关系会更加坚固,因为来访者在咨询师身上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包容和接纳,测试结果表明,和你在一起是安全的并得到保护的。


二、咨询师不经意间扮演了父母,来访者得不到支持和认同,以终止治疗打破早年的强迫性重复的关系。比如,咨询师象母亲一样表现出对来访者现状的担忧时,来访者本能地想逃脱。因为从咨询师身上嗅到父母的味道,令来访者感到窒息。此时,来访者需要的是理解和支持而非咨询师善意提醒现实是多么的残酷。此类来访者是以终止治疗来保护自己虚弱的自体免受再次的攻击,潜台词是“不求支持,但求不再伤害”。此时,咨询师需要做的是分析自己的反移情。


三、为独特的生命活一次。每个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没有原因可解释。纵使来访者选择的存在方式无人理解,但这或许就是其生命的价值,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尊重。记得柴静在《看见》中对陈虻的描述有这么一段文字:陈虻活着,就像一片紧紧卷着的叶子要使尽全部气力挣开一样,不是为了得到什么,也不是要取悦谁,他要完成。面对生命的独特性,错失成长机会,终止一段治疗关系又算得了什么呢?这类来访者的潜台词是“咨询算个鸟,我要以我的方式存在!”咨询师唯一能做的便是:你走我不送,你来我等你。

PLACEHOLDER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