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十二)
2021-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好的东西大家一起分享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摘抄】
《论语》对话录中对人的称谓比较多,如仁人、善人、君子、士人、完人等,概念比较含混,但各有侧重。孔子认为,拥有智慧、廉洁、勇敢、才艺,加之礼乐修养就接近于完人,也就是说有聪明的大脑、纯洁的心灵、勇敢的性格、优秀的才艺、礼乐之修养,这些优点个人很难都具备,因此说“人无完人”。他认为如今社会世风日下,能够做到见利不忘义、危难勇于担当、恪守人生志向也就算是完人了,至于智慧、廉洁、才艺、礼乐都不能去考虑了。
【感悟】
智则明辨是非善恶,廉则不苟取,勇则有担任,艺则才能出众,礼乐在于教化,规范行为调和性情;明义而不苟取,见义而为不妄死,对于自己所受的教化,崇高的志向矢志不渝,不忘初心。两个回答都离不开仁德的本质,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