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时要慎用古人诗词

2022-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空之浮星

每次去家附近的书吧看书,总能享受一下恬静舒适之感,拿一本自己爱看的书,喝一杯夏日凉爽的饮料,都会觉得无比舒心。

在书架上找到之前没看完的书,拿下来便找位子坐下开始看起来。

我看的是一本讲关于印度诡异故事的书,因为印度也有很多神秘传说且宗教色彩浓厚的国度,虽然每次我是选择最后读它,读得篇章也不多,但每次都会去看它,想把它读完。

这次刚翻开新的一章,是有关印度某节日的故事,但也许作者为了让故事增添新颖度,在开头特意讲述了我国的清明节,还说了很多清明节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说实话,这点吸引了我,还将作者说的记录在了手机备忘录里。

看完回到家后,我还在为清明节的奇特而感觉得到了个不错的知识点而沾沾自喜时,在网页上查了下关于清明节的另类信息。

查完之后我有些失望,很显然作者为了凸显故事的诡异气氛,在并未仔细了解过便写了出来。他说清明节是中国所有节日里唯一每年用阳历定下的节日,而中国从古至今都不敢将其阴历的日子作为节日当天,是因为那个时间段比中元节还要诡异,人们惧怕所以干脆用不是很准确的阳历来算此节。

为了让读者更为信服,作者还采用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为诡异更添光彩,只因里面有句:“路上行人欲断魂。”

先撇开清明节阴历还是阳历之说,因为我看到知乎上的一篇文章专门讲述这里的奥妙,从古至今有多种历来算日子,有阴历、阳历、阴阳历,而农历并不等同于阴历,而应该为阴阳历......文章内容知识点很丰富,可惜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只知道它并没有作者说得那些神秘莫测的鬼怪之说。

而清明节也是有其独特之处,它是唯一一个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一种,在现代它还是将古代的两种节日融合在了一起,即寒食节和上巳节。既是扫墓祭奠过世亲人的日子,又是赏花踏青的好时段。

所以清明节其实很纯粹,没有其他暗色色彩。再看看杜牧的那首诗,我特意还研究了下杜牧生平和这首诗的背景及诗的更深含义,也都没有作者写得那么邪乎,若是受“欲断魂”三字展开了作者自己的遐想那也只属于作者,不能没根据地说是杜牧在清明节当天有什么诡异经历。

我们在写文章或是写小说中也常常会运用到古代名人的诗句作点缀、作为一些论点的论证依据等等,但没有任何史实作为依据擅自为古人和作品加“戏码”,这还真没看到过。

杜牧的这首《清明》是描述清明节实况的非常通俗易懂且脍炙人口的古诗,因为它的朗朗上口,看似平凡却又精妙地绘图,让喜诗之人爱不释手。现代人还喜欢拿它进行改编,有缩减字数能到三字一句的,还有通过标点断句把它从诗改成词的......足见它的受欢迎程度。

虽然那部小说之后的故事很吸引人,也独具特色,但就它所说的史实方面的信息点,我要注意,因为怕里面对印度的一些文化历史的描述也是过于主观化,不实。

即便这是讲述诡异故事的,肯定有很多虚构的内容,但还另在引用的古人、古诗上做不实的文章开作为烘托故事的助力,真大可不必,反而会觉得对先作缺乏尊重。

由此可见,我们在引用古人诗句、名言、名典时措辞一定不能过于随意,也不要产生多余的虚构想象,把过多丰富的想象力用于你的故事岂不是更好。好的故事,是不需要古人来做陪衬的,若仍想用,定要查阅史实资料再斟酌运用。

不过,这次在书吧里看了这本书、这个故事,我还是很有收获的,那就是对于作者阐述的所有我认为是知识点的部分,我不是全盘接受了,而是记录下来查阅资料进行思考、论证了,从中还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这是我得乐之事。

你看书时有发现什么引用后的不实阐述吗?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