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格局的十五个层次:空心层
判断标准:自保能力不及成年动物,生活难以自理,社会生存能力严重匮乏,人情世故一窍不通;害怕陌生环境,害怕变化,活脱脱一个巨婴;灵魂是一团透明的空壳,精神脆弱而空虚,还处在两三岁的婴儿状态。
产生根源:由于童年期处在要么严苛,要么溺爱的极端生长环境:严苛使人充满畏惧,溺爱使人懦弱无能。空心之人因畏惧而丧失自主权,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因溺爱而丧失决策能力,没有属于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方式。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教育和训练,严重脱离现实生活,严重缺乏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旦脱离家人或家庭,就惊恐失措、畏惧胆怯。最终导致畏惧现实生活,逃避现实生活,从而丧失天真烂漫的童年,丧失生活情趣,丧失对现实生活的喜爱和兴趣,丧失生活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导致灵魂空洞、精神空虚。就像被置身于空旷无垠的沙漠,眼前的一切除了风沙还是风沙,没有美景也没有目标,只能呆立原地忍受孤独、咀嚼恐惧、了无生念,死又何妨。
表现特征:(1)懒。什么都不想做,就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2)惰。只想按部就班地、机械重复地生活,害怕改变,畏惧不确定性,只想吃了睡睡了吃。
(3)宅。不愿意与陌生人打交道,不适应陌生环境;安于现状、缩于一隅、心如止水。
(4)无趣。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什么事也提不起他的精神;与世无争、无精打采。
(5)无欲。除了生理上的最低需求,对任何人和事都没有欲念,心如死灰。
(5)无望。对未来没有任何想法,过一天算一天;没有希望,所以也没有失望过,更没有绝望过,就是无望。
定义这类空心人的名称有很多,如透明人、啃老族、巨婴、自闭、佛系、宅男宅女等等。
最经典的是一位名叫前田良久的日本老人,家住代代木,完全依靠父母的遗产度日,活到70岁,只出去求职过一次,工作过两年。真是一位“骨灰级啃老族”。
平日里只吃便宜的纳豆和圆葱,不洗碗不洗锅,不洗脸不洗澡,不倒垃圾,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偶尔出去散散步,但是出入要走偏门,因为正门已经被垃圾堵死。房屋的周围已经不能用杂草丛生来描述,而是树林里冒出来一栋房屋,作为鬼片的布景再好不过啦。
70岁的人,一辈子没有谈过恋爱,没有交过朋友,更没有娶妻生子,总之,没有任何人生目标。前田良久估算,剩下的钱大概还能支撑7-8年,所以也希望自己能活个7-8年就死掉。
这确实是一个极品,一个“啃老族”的极品,一个巨婴的极品,一个宅男宅女的极品。但是,他却不是绝品,从他的语言里所反映出的“空心人”的心声,非常经典。
——“我算是啃老族的鼻祖了吧!”;
“如果钱花光了,我就自杀……”;
“人间啊,在人之间才叫人间”;
“如果你认识的人都死了,你独自活着还有意思吗?”;
“我独自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意义,没有什么可记忆的,也没有什么可遗忘的。”
……
这些话正是一个空心人最生动地写照,最形象地表达。前田良久的极端行为只是特例,但他言语中显现的精神状态却具有普遍性,代表了所有空心人的精神格局。
懒,只是表面现象,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没有灵魂才是根本。空心之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致,没有喜点,无趣又无聊,常以网游、吸毒等方式麻痹神经。一旦面对现实,便充满无助感,甚至会无端地伤感,莫名地流泪,空虚到发慌的程度,甚至三番五次地尝试放弃生命。
空心之人虽然在消极地等死、想死,但相比折磨自我,攻击亲人的“抓狂层”,至少不会明显地伤害自己,自保效果稍好,自保能力略强。虽然精神空虚,灵魂空洞,但毕竟还有一个灵魂的空壳存在,相比灵魂破碎的“抓狂层”还是更进一层。
代表人物:宁可饿死也懒得煮饭的河南青年杨锁,微博直播烧炭自尽的四川小伙曾某。
综观整个“精神枯竭级”,其共同点就是无灵魂,无精神,且自保能力还不及普通动物,更不及没有被文化的裸猿,只能赤条条地来,空荡荡地去,白活一生。
人是创造符号形成文化而被文化的裸猿。“精神枯竭级”之人,在被文化的过程中,完全被负面文化所浸蚀,导致裸猿与生俱来的自保能力也完全丧失,成为精神格局最小的一个级别。因为无灵魂,所以也谈不上灵魂的高低贵贱,只有一个“无”字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