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饭到底吃的是什么
刚过去的中秋节这几天,餐厅的生意应该很是红火啊,即使申城连续几天大雨,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奔赴餐厅的脚步。为什么呢?节日来了嘛,该团圆的日子,许多家庭都在餐厅订位子聚餐。吃完饭,拎包走人,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又轻松又省事。不仅是中秋节,春节似乎也是如此,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听闻同学说过,她家春节都是在外吃团圆饭的,提前几个月就订好位子,而且好的餐厅还规定了就餐时间,比如晚上6点到8点,到了8点必须走人。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下一批客人要吃饭,正等着呢。天哪,连团圆饭都被限定了用餐的时间,那团圆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团圆饭仅仅不是吃顿饭吗?仅仅就是为了去餐厅吃一顿难道我们平时吃不着的饭吗?
小时候我很喜欢吃奶奶做的一种干咸菜,用什么做的,我记不太清楚了,有点像上海的小青菜,但更大更长。奶奶把菜洗净,一棵棵挂在屋外的栏杆顶上,像是倒扣的拖把,密密麻麻的,很有些意思。慢慢地,太阳把鲜菜晒干,奶奶再用盐腌渍,等菜全脱水了,几乎全干了,就装在一个大大的坛子里,用泥土、稻草密封。许久之后,再拿出来吃。重新启开坛子的盖子里,有一股咸香的味道飘出来,放的时间越久,那味道越浓越香。将咸菜切碎了,放点干辣椒,炒上肉末,满屋子飘香啊,用来配粥吃,真是绝配啊。或是用来炒回锅肉,也是一道美味啊。可是,自从奶奶去世以后,看上去很简单的这样小菜,现在却难以吃上了呢?为什么呢?因为看上去简单了,但做起来却也费时耗力,现在的人们懒了,不愿意静下来好好做这样一种看上去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了。而且即使有人会做,但是也不是奶奶的那个味道了。以前最开心的就是盼着各种节假日,就可以去奶奶那儿了,就可以带回一个装着满满一瓶咸菜炒肉末的瓶子,或是其他好吃的。可是这都只能存在在记忆里了。
随着老人的离去,很多传统的美食、习惯都已逊去了。
节日,不仅仅是一种欢乐,也是一些文化传统的延续。一家人在一起,商量着吃什么,列菜单,采办,一起动手做饭,所有人一起享受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的家庭的温馨、家风、传统,这是文化传统的延续。
所以我家一直坚持,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一定是在家吃饭的。通过大家的互动交流,让儿童感受家庭的温馨,慢慢体味习俗的味道,家的味道。
结婚以前,中秋团圆饭、年夜饭都是由母亲主厨,我来辅助。
结婚以后,我接过了母亲的大勺,开始主导团圆饭。每年,从立冬开始,做腊肠、腊鸡、腊鸭、腊鱼等,为年夜饭做准备。到了年关前一两天,又开始做卤菜,卤牛肉、鸡爪、鸭爪、鸡珍、鸭珍等。到了年三十晚上,肉丸子、蛋饺、扣肉等传统菜式必须上桌,这些都传自于母亲,母亲又传自于外婆。我也将用这些来喂养我的儿子,也希望他将来能传承下去。
团圆饭,最重要的是团团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