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我的家!》

【连载】《我的父母,我的家!》38:王诗远新的工作

2020-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长姐享受慢生活

王诗远来到了新的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淮阴军分区,他被分配在后勤部管理科任副科长。

淮阴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南船北马交汇之处,乾隆年间盛极一时。淮阴也是一个自古出英雄和名人之地,汉朝大将军韩信、宋朝女英雄梁红玉、清朝民族英雄关天培、清朝著名瘟疫学家吴菊通、《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

王诗远还没有时间去欣赏这些名人遗址,不管心中是如何向往,他要尽快的适应工作环境、熟悉科室战友、了解工作流程和安排,为理想而奋斗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光荣。

王诗远的家被安排在大院东边,紧挨着食堂和小卖部,他家的地势比较低,到食堂有一个小小的小坡。从房子外观看为人字型青砖青瓦结构,每一户入户处有两个门、一个窗,窗下一个土灶台,门窗都是枣红色。共有九间,住三户人家,王诗远家在东面,西面住的是他的科长姓黄,中间是同科室的吴科长。

王诗远走到入户处,从军裤的口袋里掏出钥匙,他犹豫了一下,是先开左边的门?还是先开右边的门?这个想法刚冒出,他自己摇摇头无声的笑了,他根本就不知道,哪把钥匙能打开哪个门。

王诗远打开了东边的门,进门住足观看,靠南面窗户边有一个木制脸盆架、一张方桌靠在东面墙边,桌子的三面放着三张木条长凳,方桌的上方悬挂着毛泽东主席挥手的画像。北面后窗的西侧墙边放着一张木板床,看来这间房子功能是吃饭加会客还兼顾休息。

王诗远用眼扫了一下,又走向套间,套间比外间小点布置的也很简单,一张床一个写字桌,还有一把木椅。看完后他把所有的窗户打开,又把窗户木框上的铁钩、钩在被打开窗户的铁圈里,这样就不会因为刮风把窗户玻璃打碎。做完这些他走出东边的房间,去开西边的门。

西边不用看就是父母的房间,同在一个屋檐下,离东边有几步远,行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王诗远打开门,边走边看有一张大床、一个脸盆架、一张写字桌、一个书柜、一把木椅,在仔细看门后还有一个壁橱。王诗远对这间房非常满意,心中想着家具配备解决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所需,独立的单间有了安静的环境,对于以往孩子们的吵闹声、现在是可进可退。

房间里东西虽然形状不同,大小不一,功能各异,但在它们的某一处、都有一个共同的标注,就是一个圈内有个非常醒目的“军”字,表明了它们的身份是公用的军产。

新的环境让王诗远心情舒畅,三层的办公大楼整洁、干净、宽敞,走廊墙两面挂的各种宣传牌、总是让人充满着力量,特别是“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更为醒目,让人精神为之振奋,工作热情饱满。

上班三个月后,王诗远休假回了一趟家。当他重新走进这个院子时感慨万千,从军二十年,他把青春给了军营,把热情给了工作,自己也由单身变成了为人夫、为人父。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这个院里的一切已经溶进他的脑海和身体,他对这里了如指撑,他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战友家住在什么位置、家中有几口人、日子过的好坏,就里就是一个大家庭,他迈进铁门,一切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路过办公室、经过花园,一路和战友们打着招呼来到了家中。

这天家中就向过年一样,非常热闹,王诗远的回家,孩们们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伙食由平时的二个菜改成了一桌子菜,平时不见的肉啊鱼啊都同时上了桌。

饭菜端上桌,王诗远坐在一家之主的位置,几个月独立生活让他感觉家的格外亲切特别的温暖,他舒坦的端起碗,看看身边的张书贤和孩子们,用最愉悦的声音说:“还是家里的饭最好吃。”大家看着他有的端起了碗、有的伸手拿盆里的馒头、有的低头无声的喝着稀饭。只见最小的建军、既不端碗也不拿馒头,两眼发亮将筷子伸进猪肉碗中,夹起了一块诱人的猪肉、快速放入口中美滋滋的咀嚼着。

在家中也只有他可以这样做,张书贤在教育孩子们时要求非常严格,饭桌上形成了一条规矩,家中的甲菜是王诗远的,这些规矩都是张书贤、背着王诗远暗箱操作的,孩子们懂事后都不会动筷子夹甲菜。

当建军夹起肉时,四双眼睛先看了看建军,他们又相互的对看着,接着又同时看象母亲。他们的眼神中有太多的内容,只有母亲能读懂他们,只听母亲说:“今天菜多,你们可以随便吃。”听到此话四双筷子同时伸进一个菜碗里。

这顿饭吃的很民主也很开放,少了平时吃饭不言的规矩。王诗远对张书贤说:“这次休假想把长霞、武军带到淮阴去上学。一来地区教学水平比县城好,二来你也可以轻松些。你觉得如何?”

还没等张书贤回答,长霞武军连忙说:“我们可以去淮阴了。”武军还没尽兴又补充说:“这下我可以坐汽车了。”

张书贤瞪了武军一眼,接着对王诗远说:“好是好,就怕你照应不了,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俩个孩子吃饭、洗衣服都要你操心。”她的语气中带着点不放心和心疼孩子。

王诗远说:“没关系不用做饭,可以到食堂吃。别说洗衣服被子我都能洗的。”他又开玩笑说:“单身时什么都会做的,军人出身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拿不下的碉堡。”

长霞见父亲说完忙看向母亲说:“妈,让我们去吧,做饭洗衣服我都能干的。不会影响爸爸工作的。”武军见姐姐说,他也跟着说:“我衣服自己洗。去了一定听话。”没等武军说完长雁拖着哭腔说:“我也要和他俩一起去淮阴上学,不许爸妈偏心。”说完撅起嘴把碗重重放在面前,看看妈妈又看看爸爸,大有造反和绝食之意。

王诗远忙说:“好了,好了,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等王诗远把话题在转移动吃饭上时,桌子上面的菜已消灭的差不多了,看着孩子们大快朵颐、狼吞虎咽的吃相,王诗远笑着对张书贤说:“我们家孩子是菜狼菜虎菜包完啊。”

长雁为了要和姐姐哥哥一起去淮阴,采取了软磨跟随的方法,她知道母亲脾气不好,当然不能硬碰。目标就选择了姐姐哥哥和爸爸,她嬉皮笑脸对姐姐说:“你带我去以后我就听你的话,也不打小报告。”长霞说:“这事你还是问爸妈吧。只要他们说带你,我不反对。”争取到盟友她又对武军说:“大哥,我也要和你们一起去。我去了可以帮你刷鞋子。”她的态度认真诚恳,天真的看着武军等待他的回答。

武军没回答她的问话,得意的摇晃着身体说:“再说一遍,没听清楚。”长雁只得又说:“同意我和你们一起去,我就帮你刷鞋子。听到了吧?”她的声音比刚才大了点。

说服了姐姐哥哥,长雁有了援军,就又把目标转象了爸爸。可是这一次没有成功,爸爸对她说:“你还小,才上一年级,和妈妈搬家时一起去,误不了功课。”王诗远看了看脸上挂着不满和怨气的长雁又说:“你哥哥姐姐走了,你就是家中老大,要帮妈妈照顾好弟弟。”

王诗远回家的日子不多,要办的事却很多,首先要给孩子们开转学证明,还要去部长大哥家叙叙家长,战友们也是要聚聚的,今天的安排是战友相聚。他刚要从家出发,长雁就对王诗远说:“爸,你不带我一起去淮阴,我就一直跟着你。”王诗远摇着头对她说:“你这孩子真是犟,等你妈下班问你妈去。”说着他走出了家门。

长雁知道这事妈妈不会同意,她也不敢和妈妈使性子,就说:“我妈听你的,你说带我就行。”说完就跟着王诗远后面也走出了家门。长雁和爸爸保持一定的距离,爸爸走她就走,爸爸停她就停。王诗远几次劝说都毫无结果,他又不能带女儿去见战友,被磨无奈只有答应了她。长雁高兴的手舞足蹈连蹦带跳。

张书贤这几天也很忙,上班不能请假,所有的事情只能用早起晚睡来完成。她的内心想着孩子们要去大城市上学,不能亏欠孩子,更不能让新同学们瞧不起她的孩子是从县城来的。

她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衣服要讲究点,她拿出了家中留应急的钱、拿出留过年做衣服的布票。抽空到了百货公司,给长霞武军各扯了一块布,回家就把布缩水、凉晒。在晒布的时间里,找出长霞武军的旧衣服放在床上。拿起长霞的衣服,将衣服下摆对齐前后片铺好在床上、理好衣服的袖子和领子,然后对着衣服左看右瞧,不时的将手在衣服上比比画画。

布晒九成干张书贤把它从凉衣绳上收下,把布叠成双层、平展的铺在床上。把长霞的衣服小心转移到布上,她弯下腰双手这里拉拉那里拽拽,然后将它们弄的对齐平整,为了让它们贴合的更紧些,起身前将手掌平放在衣服上、从上往下又拉抹一次。

张书贤打开抽屉找出粉笔照葫芦画瓢、在布上沿着衣服的边缘半寸的地方画上粉笔印,画完拿起剪刀沿着粉笔印进行裁剪,随着剪刀的往前进,整块的布和要缝制的衣料就分离开了,在剪长度时张书贤又放长了一寸,这样一件衣服就可以多穿两年。生活的经验告诉她“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有时要当无时过。”这也是她给孩子们的忠告。

张书贤放下家中其它事,给长霞武军赶做了两件新衣服。又把长霞的一件旧衣服改给长雁,那个时代的穿衣顺序基本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是老三。

作为一个会料理家务、会过日子的家庭主妇,张书贤学会了一切不用花钱的活,不但自己做衣做鞋,还学会为三个儿子理发。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