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书与CSDN博客
“创作你的创作,一个优质创作社区”
之前我经老师推荐,使用CSDN博客[网页版][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写一些技术学习心得,在使用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不好的体验:
1、广告太多,每次预览自己的文章时,都会有广告遮挡内容,特别是TAG内容关联广告[系统把与企业产品、技术相关的人群、信息聚合在一起进行匹配,使企业可以针对直接目标用户进行更为有效的宣传推广,直达目标受众群]广告是企业盈利很大的一部分,但过于商业化,是不是失去了产品初衷?->这不是一个能让人静心学习的地方;
2、登录页面太丑,主题选项单一,编辑页面老旧,每次要手动切换到markdown编辑格式;
3、分类复杂(类别太多),每次写完文章都要一层层分类,没有分类好不能发表,其一、本身写文章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其二、技术文章设计的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分类上还要费脑力斟酌,分不清最后的分类只能乱填了;当然,分类有分类的好处,在复习自己的文章时,能专题复习,但可能技术学习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技术心得都是属于同一个专题,是否考虑第二次编辑“默认标签”,之间点击确认就OK,这样就不用每次相同主题重新手动分类;或者将“分类”从文章发表流程中移除,将其作为“文章设置”子功能,在复习的时候,用户的精力相对较集中,而且对文章整理的意愿相对来说也会更高,复习完并整理好自己的文章会给用户一种成就感,对用户的创作也有激励作用。
4、定位,全球最大的中文IT社区,其目标群体是IT技术群体,IT技术的发展很快,IT从业者或预从业者都在追求最新技术,学习的途径也在不断变革,学习者有极大的需求将所学内容沉淀,传统的纸质载体容易丢失,电子版的随时随地都可以编辑预览,不会丢失,但是保密性受限,有些内容可能是作者想写但不能公开的,这点也是互联网的缺点(公开性);IT技术领域,不得不提Github,汇集技术大牛,内容质量是毋庸置疑的,唯一的缺点就是门槛太高,英文+🍅;
相比之下,简书的定位大,“创作社区”,支持创作各个领域的内容,专题囊括了大众的种种生活方式,目标用户群体大,且用户群体年轻化,简洁的界面给人感觉是-内容质量高!其营造的轻松氛围,激发用户创作的欲望,而不是以权威性、
通过“首页推荐”的机制,以及每篇文章上“向专题投稿”,让用户自发将自己的文章推荐给“首页投稿”这个专题。投稿之后,简书内部的内容运营团队,会筛选合适投放在首页上的稿件。打赏”的功能,也充分调动了用户自主推广自己文章的积极性。
许多内容驱动的社区,一开始采用“去中心化”内容运营方式,林立说,“去中心化有一个优点,给用户很高的自由度,更快的获取社交关系。” 去中心化的内容运营方式的一个缺点是,缺乏控制力,很容易让明星用户联合起来,攫取了平台的利益
简书的首页是一个高度中心化的大广场,通过对首页内容的调整,令平台具备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平台基础的定位、调性,保证产品按照自己的想法的发展方向发展下去,也是保证平台方的利益。
什么是去中心化?
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阶段性的中心,但不具备强制性的中心控制功能。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影响,会通过网络而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这种开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系统现象或结构,我们称之为去中心化。
社交网络即为自然系统、人即为节点、群或讨论组即为新连接单元、热门人物或事件即为阶段性中心、个体的人能不断平衡不断完善,并且因为社交因为联系而能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建立新的关联,这些都说明互联网中的去中心化和生态学去中心化原理意义相近。有人就说了“微博中那些明星不就是中心吗,他们一说话就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就是典型地误解去中心化的表现。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中心多元化,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中心,任何中心都不是永久的,中心对每个人不具备强制作用。微博上有着很多明星是影响众人的中心,每个明星都是靠着粉丝的拥簇,都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着别人,他没有强制影响粉丝的权力,哪一天他不红了他的中心影响力便会不断削弱。微博上还有很多网红,他们最开始可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草根,但通过微博他们也可以产生自己的影响力并且在某个时期内成为一个中心。每个人都可以去连接和影响别人,当自己的发声和价值主张吸引了别人的关注和支持,那么他就成了一个中心,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中心,每个中心都依赖于每个个体的支持拥簇,离开个体便不存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