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力量
1.凭借文学的力量,一位语文教师把心中积蓄的情感散发出来,并将之弥散到课堂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2.语文教师的底气就是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 唯有广泛阅读。
3.一名语文教师读书、教书乃至写书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其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
4.童年的阅读是在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遗憾的是,现实社会很浮躁,一个人的自身价值更多地是由别人来认定的,也就是“我重不重要”的评判权掌握在别人手中。于是,我们不断地往外求,心灵变得四分五裂,对自己内心的需求关注得越来越少。实际上,阅读是唯一能让人找回自我、感知自我存在的方式。一字一世界, 一书一天堂,无意证菩提,随性见慧光。
5.阅读最重要的是达到融会贯通。就像季羡林先生对年轻人讲的,“你们做学问,要达到三个贯通:第一个是中西贯通,第二个是古今贯通,第三个是文理贯通。你做到了这三个贯通,那么你的文化底蕴就像金字塔的底座那样变得宽厚、坚实”。
6.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课堂实践的磨炼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7.当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 就不愁没有阅读的时间。 阅读,应像呼吸一样自然。
8.不读书的教师生涯,是一种无休止的重复和受难。要想避免这种痛苦和虚空,只有让自己更坚决、更深入地沉入阅读之中。
9.一位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究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读书的态度。
10.教育阅读,更多的要基于对教育现实的观察与思考,弥补短板,使自己变得丰厚、柔软,使课堂变得明亮、多彩。
11.相比于读什么,读起来是教师更迫切需要的行动,只有把阅读融入生活,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找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乐趣与精髓。
12.教师的绝活也许有千千万万,但我执拗地认为: 只有读书,才是教师真正的绝活;也只有这样的绝活,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自己的学生真正有益。
13.语文教学应该秉持一种大语文观, 既要有思想、有深度,又要讲究艺术性,有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14.对我来说,让一个被应试教育折磨得迷失了自我的孩子重新找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比教出多少个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更重要,也更幸福。
每一位名师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阅读可以丰盈人生、陶冶情操、提升眼界、打开格局。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都是在积累阅历,让生命走向成熟与厚重。让我们一辈子做个读书人,阅读、反思、实践。坚持阅读,读而有思,思而有得,厚积薄发,相信大家都会在追赶的过程中让自己走的更远、成长的更快!
最后选用福禄贝尔的一句话跟大家共勉:教育无他,爱与榜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