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实习生说:中午我要休息

在校大学生假期实习政策,特别好,既能缓解用人单位年底工作忙缺人手的情况,也能让回家过年的大学生体会在单位工作的状态。
我的工作是要统计辖区内在岗实习大学生的人数,摸清他们的信息,给他们买意外险,我联系了在组织部门实习的大学生,请他帮忙通知单位实习大学生来报到。
因为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汇总之后报给上级单位,所以我自己负责一部分,给他分摊一部分,上午11点半左右,我问他有多少人上传信息了,他说很多还没通知,不知道怎么联系,我建议他给各单位负责人打电话,请单位负责人通知,他说:“下午打吧,我中午要休息。”
听到这句话,第一反应,是惊讶。
我想起我快要毕业时去学校实习,作为实习老师,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得不好。
休息时间不是和同事讨论教学,就是讨论学生的管理,如果遇到领导安排什么任务,同事请帮忙,从来不会拒绝,生怕错过了自认为是成长的机会。
哪怕是完成这件事需要牺牲休息时间甚至是熬夜。
还记得,为了一个庆祝会,一个老师自己要当主持人,她不断的的彩排自己,一次次背诵主持词,加上自己身体的语言也要融入,她希望练成非常自然,而又优美的主持人形态。
每次午饭时间,她都会刻意来和我坐在一个餐桌上吃饭,邀请我成为她唯一的观众,美其名曰是帮她参考参考。
当时那个心,美得呀!就是觉得自己有价值了,急需要表现出自己在所有的观众中是最具有裁判潜质的。
前两次练习,她不断问我,这句话怎么样,那个动作自不自然?
后来,我就成了摆设,她从头到尾一个人在台上自导自演,经常露出兴奋和满足的表情,但是她从未放过我,我还是她唯一的观众,这样的情形维持了两个星期。
到第二个星期,我觉得很是无聊,不想去了,想回寝室休息,可架不住她软磨硬泡,继续当着行尸走肉般的唯一观众。
现在对于手头这件事,我对90后小弟的直白拒绝除了惊讶,也有些莫名的生气。
因为,挺着急的一件事,我觉得牺牲一点休息时间打电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却毫不在意。
但是,我不是那种使人为难的人,我发了一个ok的手势给他。
我想大不了中午自己把手里事情处理完了,来完成他没完成的事情,当时有种太年轻还是靠不住的感觉。
去食堂吃午饭的时间,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中午处理好自己这边的事情,下午上班之后他那边的任务我们俩一起做可以完成的。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生气有些可笑。
中午本来就是休息时间,别人行使休息的权利,我不应该生气的。
相反,这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有些佩服他了: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拒绝别人。
有些人总是很在乎别人,在乎别人和自己的相处是不是开心,从别人的眼光中找到满足自己内心的理由。

越长大越发现其实别人没有那么在乎你,自己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使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人需要有正视自己的勇气,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合别人的胃口,到头来只是行尸走肉。
武志红说人分为真自我和假自我,有真自我的人,他的心理与行为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而有假自我的人,他的一切围绕别人的评价而构建。
今年高考,同事的女儿丽丽分数没上一类线,她把自己关在屋里不愿意见人,受她妈妈所托去给她做工作,我一走进她的房间,她就躺床上去了。
一副不欢迎的姿态,后来我和她妈妈故意在她面前聊起她们班考试发挥最失常的那个男孩,平时班里前10名,高考却比平时差了很多,以至于连本科都上不了。
丽丽似乎找到了说话的勇气,断断续续地告诉我,大多数亲戚朋友和班上老师都觉得她一定能上一类的。
但是,这样的结果让她觉得无脸见人。
我问她能否接受去上二类大学,她反倒觉得无所谓,她说她自己不想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觉得上二类能选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挺好。
但是她受不了别人的眼光,她不想从别人的眼睛里看到奚落和失望。
丽丽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内心里有个真自我,可是假自我更强大,更愿意看到别人的满意,在别人的眼光里和言语里找存在感和成就感。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能发现自己的内心,而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那离别人眼中期待的自己差得很远,所以我们为了活成别人眼中那个优秀的自己奋不顾身,满身荆棘。
回头摸摸自己的心,却从未觉得快乐和幸福。人生苦短,何不自行其乐,关注自己的需要,满足了自己,才能有能量去照见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