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不一定最有效最普适——《专注的真相》学习笔记

2024-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伟大与平凡

1.从原理上看,“朗读”其实是非常接近“冥想”的活动。因为他们都是一样的,做的人只能注意力高度集中。只不过冥想是通过关闭各种感官,而朗读是通过尽量占用更多的器官以及协调更多的器官,最终达到外界无法干扰的地步。

2.朗读和跑步是一样的,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朗读有很多好处,除了能够提高注意广度之外呢,更为重要的是它会自然而然的提高语言能力,尤其是记忆能力。

3.很多活动只要真心喜欢,做久了都是很容易进入像大师冥想般一样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心流。比如说唱歌跳舞,弹奏乐器等等。因为它们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广度,做着做着就进入了全神贯注的状态。

4.一切的学习其实都是体育课,都是脑体协调。好的文娱活动,本质上来看,这就是大脑在做有氧活动。

5.好的文娱活动的判断标准很简单——做这些活动的时候,你主动调用的器官是不是足够多?像卡拉ok、电子游戏、刷短视频等更多的器官是被动占用的,这样的状态下做到的不是注意力集中,而是大脑所有能力至少一定程度上的迷失。这其中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并且对大脑也没什么好处。

6.一个人能不能跑很久跑很远,展现的是此人的体力或者耐力;同样,一个人能不能极长时间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展现的则是此人的脑力。

7.脑力和体力一样的,很容易通过持续地锻炼提升,也很容易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锻炼耗费的更多是时间,时间除了是排他性资源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它是不可再生资源,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永远找不回来的。需要花时间才能获得的东西,无论是谁都需要花差不多同样的时间。所以,不要小瞧每天的锻炼,每天的坚持,因为差异一旦形成之后,落后者想要追上来只会越来越难,直至毫无可能。

8.除了冥想之外,还有很多可以锻炼、维护、提升脑力的方法,比如朗读、跑步、弹唱、画画等,其核心都是一样的:尽量长时间地专心致志。这些方法比冥想更有效也更普适,无论是谁都能做,从实际结果上来看,也比冥想更好,毕竟在锻炼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长出了更多的技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