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文史赏析

如何艾灸

2023-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如风约你同行

如何正确艾灸?(了真老师直播)

一、开穴。

1.肢体开穴:点按揉拨动30-50下需要艾灸的位置。

2.腰背部、臀部开穴:刮痧,适用于腰背部、臀部等平整而坚硬部位。需要用渗透力将僵硬的肌肉、疲劳的筋用拨动的方式拨开。受寒的可以先拔罐再艾灸。正常调理身体,刮痧即可。

3.腹部开穴:直接点压,不按揉。往深处点压1分钟,手感上除了腹部是胀感,还有气球弹力感,还会碰到比较坚硬东西,点压表示到位。餐后半小时内不可点压胃脘部。

4.膝眼开穴:刮痧。

二、艾灸。下雨天不艾灸的原因:古时为瘢痕灸,皮肤受损,一则被雨水污染容易感染;二则受保暖或封穴条件所限容易进风。

1.开穴后艾灸。

2.手持灸,距离3-4cm,温度适中即可。

3.1分钟后感觉温度适中,可将距离调整近一点,以温度适中为限。

4.如第3步渐进调整。至微痒、微微脉动、微热等气感明显即可。

5.手要稳,不要随意晃动、忽远忽近,不要有刺痛感、烫感!

6.灸感会越来越强、会局部出汗、潮湿。

7.灸正确时,皮肤表现潮红、近距离也没有烫感和刺痛感。

8.痒是气机调动的表现,或风邪排出的过程。不要挠。

9.艾灸完4小时不洗澡,不用冷水。

10.温度合适则传导得好。上午灸效果好一点。

三、闭穴。

灸完后,干毛巾或干衣服盖住同时按压10秒左右,然后排打几下即可。

四、基础知识

(一)灸感。

1.灸感逆经而行。经气弱。脏器虚弱。

2.灸感顺经而行。经气足。

3.经气虚的,持续灸,灸至灸感顺经而行。

4.没有灸感。要么病气重、病气杂,要么火候没掌握好或方法不对,要么没选对穴位。

(二)关键点。距离远近、火候至关重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