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如何共读一本书
如何共读一本书
——以《爱心与教育》为例
文/张爱敏
2012年,第一次阅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源于长垣县教育系统庆“五一”模范教师经验交流会。那一年,长垣县教育系统举行首届名师评选,我以初中组第一名的成绩成为长垣县首届名师中的一员。五一节,被推荐参加长垣县模范教师经验交流会,我发言的题目是《做学生生命的中的贵人》,结束后,奖励了五本书,还有一本《新华字典》,当时捧着书可激动了,爱不释手。
2021年,再次重读《爱心与教育》,源于工作室各种研修活动正式开启,读书组安排共读的第一一本书就是《爱心与教育》。
四个熟悉的数字,因1和2位置错位,见证了10年光阴。十年,穷乡僻壤,乡村讲台上,竟然绽放了一朵长垣教育花,一朵永不凋谢的蓝莲花。十年,我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主张,一个声音不断从灵魂深处响起:如果我能点燃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就会点燃几位同事,继而影响并点燃一群又一群孩子。
十年行走,更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所以,每带一个团队,我都会不厌其烦地描述“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精神发展史”,“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工作更加高效、智慧”“如何阅读一本书”等。
那么,如何共读一本书呢?以《爱心与教育》为例。
明确时间:
每月共读一本书,《爱心与教育》共300页,每周读100页左右,一天读15页左右,每天15分钟就可以圆满完成。1-3周是自读时间,第四周分享。
明确方法:
圈点批注,并有纸质读书笔记,双色笔,有摘录,有批注,亦或是思维导图、可视化笔记,也可以有感而发,三言两语,长篇大论,均可;每月一次读书分享会,团队分享,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碰撞中,建立联结,迸溅出新的火花。
明确内容:
全书共分七个篇章,涉及师生之间的暖心故事、后进生转化、优等生培养、青春期教育、书信往来、关注他人以及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可谓是一部班主任专业成长的百科全书,一本活的教育学。
李镇西没有大道理说教,都是在用心讲述一个个故事,但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教育的哲理。他用一个个故事诉说着“真正的教育”,阐释着“育人的本质”,唯有心中有爱,心怀悲悯,用童心、真心、信心走近学生,教育才真正发生。
领读者:
每一本共读书籍都通过自荐或他荐的形式确定领读者,由领读者针对每一本书设置导读题目,可以多设置几个,以备参与者多角度解读,从不同视角切入,多元化思维,达到“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附:张爱敏名班主任工作室“每月一本书”同读活动方案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学习成长共同体,必须以书为中心联结一群尺码相同的人。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特制定“同读一本书,做智慧班主任”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完善专业知识
作为一种专业的班主任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读书是促进反思是的前提,通过专业阅读,教师的话语水平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解力提升了,教师的反思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会得到强化。
2、生成专业智慧
班主任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教师的专业智慧体现在智慧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智慧理解。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依然需要教师手捧一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
3、构建专业精神
班主任教师这个专业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心灵的事业,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正其如此,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阅读,正构建着教师的专业精神。
二、组织领导:
组长:张爱敏
副组长:梁波涛
组员:工作室全体成员
三、读书时间:
2021-2021年1月-6月
四、学习方式:
教师自学,团队研修、分享,二者相结合。
五、具体措施
1、精选书籍
制定好计划方案。确立适合班主任教师阅读的6本书籍,并鼓励大家自行阅读其他书籍。
2、阅读书籍
工作室成员合理、有效利用好时间,速读和精读相结合,把阅读、实践和写作相结合。
3、搭建平台
工作室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班主任教师经常处于一种读书的激情之中,每本书安排导读教师,拟出导读方案,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伙伴们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坚持不懈,不断交流分享读书经验,促进工作室成员自能发展。
4、沉淀总结
每月同读完一本书,每月最后一周周五前提交一篇读书心得,发送工作室邮箱。
六、学习要求:
在精读的过程中,提倡教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勤做摘记,比如书中旁注、笔记摘抄、卡片制作等等,每本书的交流主持人提前拟好导读方案,组织好每周定期线上交流,并做好活动记录,一本书同读结束收集好伙伴们的读后感。
不过,阅读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工作室倡导,阶段性共读,旨在抛砖引玉,相互激励,最好的阅读是适合自己的针对性阅读,期待每一位小伙伴都能满腹经纶,笔耕不辍。
亲爱的小伙伴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