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6342/c497315a1eb425f9.jpeg)
时常,会莫名其妙的半夜醒来,然后就怎么也睡不着了。
会想起很多事,很多往事,很多未来,还有很多现在。然而,睡觉时间就是睡觉时间,长此以往,颠倒黑白,混淆昼夜,终于,身体似乎吃不消了。听人说,子时睡眠时间养肝,丑时养胃,寅时养肺。我倒不在意自己的心肝脾胃什么时候罢工歇业,可睡不着又没人陪我聊天的时间可真是难熬。总不能,想和谁聊就打电话过去骚扰谁,那也是极不道德的事情。无奈,只好翻翻手机,看看小说,听听故事,听听歌。
即便如此,也把自己视为离经叛道,不合时宜的家伙。你不睡,别人要睡,拿个手机晃来晃去地,怎么会不影响别人休息?时间长了,也混不下去了,只好,配个耳机,塞进耳朵里,选择几首喜欢的歌,最好是悠扬舒缓的歌,慢慢听来,倒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或许真是老了的缘故,喜欢听的歌大多是七八十年代的歌,再看看年龄,再想想境遇,那些老歌就愈成了心中所恋,愈发不可收拾了。
一首罗大佑的《童年》,会深深地让我徜徉在儿时的回忆里;一首《同桌的你》,足可以把你带回那难忘的初恋里去;一首《真心英雄》,似乎又让我回到那些年交往过的老友身边;而一首《你在他乡还好吗?》,又更让我辗转反侧,思绪万千…我无法去深刻的理解每一首歌带给自己或者别人是什么样的心境,也无法左右是歌声改变了心境,还是心境影响了我去选择听什么类型的歌。总之,听什么类型的歌,就总爱把自己代入到那首歌的背景里去。很多时候,声泪俱下,难以自拔。
和数位朋友讨论过这些情况,大多数人认为我是个感性大于理性的人,或基于此,会时常陶醉在歌里,陶醉在自己设定假想的情境里去,也时常把自己设定的小说或老歌里的故事情节去生生的往现实生活里套用,结果很明显,只有失望。更值得反省的是,因为自己的理想化和过于童真,而导致在生活里极大的厌恶歌声之外所描绘的其他境界,继而更加步履唯艰,不可收拾了。
现在觉得,无疑,这是一种病态,是自我意识的强烈的自我封闭。怪不得,自己会失眠,会睡不着觉。有句老话说的好: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总是拿自己的尺子去衡量别人,总是拿旧日的黄历来看今日的时局,怎么会没有偏颇呢?怎么会事事如愿呢?
于是,就有了烦恼,就有了睡不着的原因。但后果很严重,事实很无奈。原因找到了,却一直无法对症下药。或许是没遇到明医,也或许,是自己潜意识里对他人介入的排斥,所有的事情不会像听歌那样轻松,也永远不会像歌里那样让人感动。现实永远是残酷的,事实永远让人觉得悲哀。
挑选着听过很多歌,名人名曲也罢,老歌经典也罢,听歌本身,好像已经不是简单用听字来诠释整个听的过程了。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思考,是一种期待。期望从歌声里找到一种寄托,一种感觉,把歌声当成一种良药,从歌声里找寻一种可以收发自如的能力,提炼一种可以了解自己,解脱自己的唯一的方程式。那,才或许是写歌的人,赋予歌曲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吧!
歌声悠扬起伏,一首首歌曲在耳朵里飘过。我闭着眼睛,感觉四下里空旷寂寞的世界,仿佛自己的心还在飘荡,依旧飘荡,既不在自己的躯壳里,也不在自己的思想里。它就像幽灵,就像空旷黑夜里,飘忽的鬼火,烧噬着这颗不安分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