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英国文学共济会想法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纯

昨天到教室比较早,只有我一个人。几分钟后,教授也来了。她和我聊起复活节假期里,八十多岁的父亲感染了新冠,她之后也被感染。教授说,她的父亲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整个假期都躺在床上。我无法想象他们经历了多少苦痛。可教授说,幸运的是,自己的母亲没有被感染,逃过一劫。

随后,教授问我,到英国半年多,适应得如何。我提了一下生活上的麻烦,但告诉她自己在想办法处理。然后,她问我学习进展,我说,因为这学期开学时她给我的建议,不局限自己,尽量去接触不一样的领域,虽然很难,但我现在确实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教授欣然,然后她突然问我,“即使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她指的是疫情、眼下,还有她看到的新闻里关于中国国内的情况),你还是坚持做自己的研究课题吗?”我顿了一下,说,“嗯,在这样的时候,感觉会更需要。”教授点头,没再问下去。

这周完成了参译工作,这次翻译的是一部古装剧。被驱逐出境、背负家仇的郡主,一心只想报仇。女扮男装,做了一州主簿。本计划求助于刺史,却逐渐被刺史的深明大义感动。部族入侵,最终敌不过,部族提出条件,以刺史的人头换一城的人命。刺史自刎,郡主嚎哭责问,多年之后谁还会记得刺史的牺牲,这样真的值得吗?刺史夫人说,刺史殉了自己执的道,济万民之道,无关值得与否。之后,刺史的军师责问郡主,她的道是什么。郡主了然,放下家仇,一人代全城献降受辱,却被百姓唾骂。部族军士看着怒目的人群,问了郡主同样的问题,值得吗?

我把“道”翻译为cause,牛津在线词典的解释是“a principle, aim, or movement to which one is committed and which one is prepared to defend oradvocate”(为之投身和捍卫的原则、目标或行动)。用大白话说,就是人总要有所坚持。

朋友上个月在斋戒,很少出门,我们三周没见。见面的时候,我东拉西扯问了她很多关于斋戒的事情。快到学校,她问我近况。我故作轻松地说,“Literally in hell.”(人间炼狱。)她站在原地,问了我三遍,才确定她没有听错我的话。

在北京隔离的22天,我对“煎熬”两个字有了刻骨的体会。可间隔不过短短数月,我再次经历咬牙死扛。不过,上次再难熬还可以和家人视频,这一次却得自己一个人熬,还要在人前装作没事人一样。

妹妹在赶回老家的路上给我发的信息,第一句话是,“文,你不要激动。”之后才是姨父突然离世的消息。母亲本打算瞒我,所以我打通她电话的时候,她竭力克制自己颤抖的声音,我哭着说,“我知道了。”然后泣不成声。母亲挂断了我的电话,她不想我看到他们嚎哭的样子。

之后的几天里,家人都没有接过我的视频,只是回复我的信息。一是,看到彼此,我们都泣不成声,根本说不了话;二是,他们需要处理姨父的后事。每天我坐在地板上、对着电脑、躺在床上,眼泪怎么也止不住。而且因为房间隔音太差,我都是竭力压着自己的声音哭。哭累了,就只想躺下睡觉。可是,连续数月的午夜噪音愈发扰人。于是,某日凌晨2点,我塞着耳塞,开了卫生间的换气扇,给学校写了邮件。

英国真是奇怪的国家。以前总听说英国人非常注重隐私,所以我至今觉得匪夷所思,为什么宿舍的隔音可以这么糟糕,声效就像两个房间只隔了一张纸板,还是超薄的那一种。然后,更奇怪的是,学校收到我邮件后连续给我发了几封邮件,全是担心我的wellbeing(精神状况)。每一封邮件都特长,详细说明了能给我提供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并且着重强调,他们7/24都有人在,我可以任何时候去,都会有人和我talk(心理咨询)。

虽然很感激他们的人文主义关怀,但我更希望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和家人视频的时候,母亲注意到我长了好多白发。她叹气,“一夜白头...”然后哽咽。我假装没看到,匆匆挂了视频,赶着去学校。

那天教授问我在这样的时候是否还要坚持,我顿了一下,因为我的研究方向是教育。我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