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2018-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TAO0430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事件

11月26日,原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宣布,成功对一对双胞胎婴儿进行基因编辑,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

关键知识

基因编辑手术,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面对这一事件社会各界反映

资本市场

嗅觉灵敏的资本市场立即有所反应。11月26日,基因测序概念板块涨幅0.88%。

生物医学界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

社会伦理

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一旦出现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没得到改造的人类”可能无法竞争,逐渐绝迹,或者变得“不重要”,人类会展开“自我设计”的竞争。

政治法律

多个国家均明令禁止该技术被应用在人体胚胎基因中。部分有法律约束力,部分没有。个别国家开始对基因疗法亮绿灯?

基因婴儿家庭

暂无

(受试家庭情况:男方HIV阳性,女方健康)

游戏界

看着别的人开挂玩游戏,而自己没钱买挂的人怎么办?删游戏还是黑服务器呢?


贺建奎的观点

技术是安全的。除了防止HIV感染的基因外,没有改变其他基因。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我们是有原则的。拒绝基因增强,性别选择或是改变皮肤和眼睛的颜色,提出了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悲悯之心),Only for serious disease,never vanity(有所为更有所不为),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探索你自由),Genes do not define you(生活需要奋斗),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促进普惠的健康权)5项伦理原则。

基因技术是必然趋势。是帮助少数家庭的新试管技术。对于少数儿童,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既然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对家庭有益,那么基因手术在未来二三十年后也将会是合情合理的。


事件继续发酵中,持续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