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技术命运论(笔记)
海德格尔与技术命运论(笔记)

按:这篇论文是孙周兴于 2019 年 9 月 16 日下午以 “决定论还是命运论?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再思”为题在山西大学哲学学院的演讲,后根据录音的成稿; 又于 2019 年 11 月 28 日晚以 “海德格尔与技术命运论”为题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演讲。
一、重新理解世界与时间
前期海德格尔的思想目标,也在于重新理解这个新生活世界(技术人类文明):一重新理解世界(welt);二是重新理解时间(zeit)。世界从“自在之物”到“为我之物”再到“关联之物”。如今技术工业造就的这种万物互联和普遍交往的新生活世界,更加地明显。时间从线性时间变成圆性时间。
二、实验:从科学到技术
2.1现代技术←自然科学←古希腊形式科学
现代技术已经全方位地统治了这个世界,四大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核武核能、环境激素、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分别与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四门基础科学相关。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两面性——福祉与风险并存。
现代技术的四大因素本质上发端于近代自然科学,后者又直接源自古希腊的形而上学哲学传统。海在《哲学论稿》里花很大篇幅讨论:古希腊的形式科学为什么可以和实验科学结合,从而造就技术工业?形式科学的定律和规律与个体、具体的东西没关系,与个别经验也无关。典型的形式科学有逻辑学、几何学、算术等,实际上语法、存在学/本体论也可归于形式科学科学。
2.2知识兴趣:静观式沉思→务实的和行动的经验和实验
1)为什么在古希腊产生了形势科学而别处一概没有?2)为什么形式科学到近代可以与实验科学结合起来?或者说为什么形式科学可以被实验化?
海更关心第二个问题,............伽利略的实验无论是否成功,都表明当时知识的兴趣已经转移,从静观式的沉思转向了务实的和行动的/经验和实验。
2.3实验:数学意义上的自然筹划
《哲学论稿》试图区分“经验”与“实验”,“经验”(experiri)意味着“冲向某物,某物冲向某人”.但“经验”还不是“实验”,而只是”实验“的准备。
“唯有在一种对本质性的、而且仅仅在量上/规则性地被规定的对象领域的/先行把握之处,实验才是可能的;而且,先行把握因此规定着实验及其本质”。现代意义上的“实验”乃是精确科学意义上的experientia。因为精确,所以是实验。“实验”的决定性要素是数学:“因为现代科学是数学的,因此它必然地是在测量实验意义上/实验的。..恰恰数学意义上的自然筹划乃是实验的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前提”。
三、集置:现代技术的本质
3.1集置
3.1.1“集置”含义1:对象化
Gestell,德语常见意思是“架子”,熊伟先生翻译为“座架”,孙周兴觉得应该从字面上理解,前缀Ge就是“集/集中”,词根stell就是“置/放置”,所以翻译成“集置”(集中放置)。
康德作为近代哲学的完成者,把物的“存在=被表象性=对象性”这个等式建立起来了。这种观念上的“对象化”是“集置”的第一个意义。“表象”这个译名不好,在海德格尔语境里,为了与“对象性”“集置”对应,应该被翻译为“置象”(置于表象中)。
3.1.2“集置”含义2:行动-操作-制造层面
“集置”的第二层意思,是在行动-操作-制造层面,是对事物的摆置和置弄(stellen),herstellen就是把事物置造/制造出来,verstellen就是伪置/伪造事物,bestellen是把事物订置/预定了,好比发现南海海底有可燃冰,虽然凭借现在的技术开发不了,但迟早要实施开采,这就是被预定了。
3.2技术也是一种解蔽方式
3.2.1“解蔽”即“揭示”
除了把现代技术的本质规定为“集置”外,海还把技术与“解蔽”联系起来。“解蔽”即“揭示”,不光认知和认知判断是“揭示”,我们的许多行动都是“揭示”行为,我把你看作什么,如此简单的感知也是一中“揭示”。知识/科学还不是原初的“揭示”,创作、牺牲、思想等可能是更原初的“揭示”,即“真理”(aletheia)。
3.2.2一切解蔽都归于一种遮蔽
关键还在于,“一切解蔽都归于一种庇护和遮蔽”。若是没有遮蔽,何来解蔽?因为我把你看作什么,已经构成一种对你的遮蔽—区分、掩盖和否定等,如果没有后者(遮蔽),实际上我无法把你看作什么。
3.2.3“技术的解蔽”遮蔽了“艺术、手工意义上的解蔽”
现代技术这种“解蔽/揭示”是派生的,它以“集置”的方式把事物当作“存料”(bestand)而揭示出来。它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统治性的力量,迫使人类“一味地去追逐、推动那种在在订置中要被解蔽的东西,并且从那里采取一切尺度”,由此锁闭了人的其他更原初地参与解蔽的可能性。而更原始的解蔽方式是什么呢?显然是techne意义上的,即艺术和手工意义上的解蔽和揭示。
四、二重性:技术命运论
4.1中间路线——技术命运论
技术哲学在国内区分出了四种传统:社会-政治批判传统、哲学-现象学批判传统、工程-分析传统、人类学-文化批判传统。
对待现代技术的态度上,海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文主义者。他既反对技术乐观主义,也不赞成技术悲观主义倾向的人文主义。他明确区分了两种姿态,即“盲目地推动技术”与“无助地反抗技术,把技术当作恶魔加以诅咒”。海要走一条中间道路——技术命运论。(孙起的名字)
4.2姿态:泰然任之、let be、既顺命又抗命
关于现代技术世界,海建议我们“泰然任之”(gelasseenheit),英文的“let be",不要紧张、放松,我们现代都不会放松了。所谓let be就是要对技术世界保持既开放又抵抗的姿态。对技术世界既要说”是“又要说“不”。
4.3看到技术的普遍性、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奇怪的欲望动物(存疑)
我们要看到技术的普遍性。今天遍布着的都是机械制造的物品,三四十年前中国还是以手工物品为主。我们的生活世界已经变成抽象的世界了。如果面前放几千个批量制造的茶杯,我感知就会落空,因为自然人类的感知经验是靠事物的差异性来确认的。孙观察到,今天的技术正在把我们往一样的方向规整,一种强大的同质化力量,甚至连他的学生长的都越来越类似了。
在技术-工业-商业时代里,人类正在变成一个奇怪的欲望动物①。为什么加上“奇怪的”这个形容词。以前的自然人类也有激情也充满着欲望。但我们的状况是:能力越来越差,但越来越想要。一直要要要,然后把自己搞不行了,就发明各种药和各种手段,让他变得还能要。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我们失去了“不要”的能力。
(评:①奇怪的欲望动物——这点存疑,拉康意义上的“欲望”而言的话,现代人反而是无欲望,越来越多的精神病,越来越多的不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的人。)
4.4孙的总结:存在的历史现象、另一个开端、艺术哲学来抵抗
所谓“技术命运论”到底意味着什么?孙周兴指出三点:
1)主张下现代技术是一个“存在”的历史现象(“存在”在古希腊显现为逻各斯,在中世纪显现为上帝,在近代显现为理性,在现代显现为技术),是命运性的。.....现代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自主的力量,我们人类已经无法控制它了。而这正是因为近代以来,欧洲人变得自我感觉越来越好,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大,于是缺失了那种存在命运感,现代人作为规定者再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被规定的,所以才会有现代技术和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才会占据支配地位。
2)承认技术统治已成定局,人类被技术所规定。人类进入新文明阶段,自然人类文明转换成技术人类文明,这是存在历史的“另一个开端”。
3)贯彻“是”与“不”的二重性,既顺命又抗命。努力启动文明中非技术性(非对象化、非主体性)的要素,通过艺术、人文科学进行抵抗,主要是通过艺术与哲学的方式进行抵抗。
4.5技术之思:重新唤起已经消失掉的命运感:我们是被规定的
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意在重新唤起近代以来已经消失掉的命运感。今天的我们已经失去这样一种能力,无力感受于命运,不能承认我们是被规定的。但海德格尔却想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自然人类还要有未来,就必须恢复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是被规定的。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