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

致我们终将疗愈的创伤与羞耻

2020-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走向自己的阿妙啊

课一笔记: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取向的定义

来源于糖心理线上课程《创伤、羞耻、内疚》讲师:Peter Shabad


1)存在主义——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在面对死亡之前,从爱,工作和娱乐中实现自我。精神分析——作为帮助实现存在目标的一种手段。

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死亡、自由、选择、责任、能动性(行为动力来源哪里?)

精神分析取向对羞愧的解读:精神分析取向是非常注重防御的,这种防御(即对生活所抱的幻想)能让人活得更充实,能让人尽情去爱、工作和享受。当人们对生活不再抱有幻想,尤其是因早年经历而导致幻想丧失,将引起羞愧。这些不幸的人一面要继续生活,一面不断回到过去的创伤经历,以及回顾在这些痛苦经历中的羞耻。

羞耻将抑制热情(passion),使人进入消极状态,抑制人的自主能力、自我表达与他人的沟通。

羞耻可能引发:①自我怜悯:认为自己是个loser,并为自己是个loser而感到抱歉。②嫉妒:嫉妒引发怨恨

2)死亡在人类生命中的地位

a.死亡是对意义的剥夺

人类很难理解什么是死亡。

Freud:In the human unconscious, there is no time. It’s difficult to conceptualize death in any way for the mind to grasp the absurdity of it.(佛洛依德:在人类的无意之中并没有时间的概念。在意识层面,死亡是很难概念化的,也很难理解它的荒谬性。)

b.但没有死亡就没有意义

死亡是生命的不存在(Absence of the life)。正如在完全的黑暗中照进的一束光,它让这束光倍加珍贵。

死亡强化了个人选择的自由,以及这些选择的优先级。


3)两级:生命的愿望/恐惧和死亡的愿望/恐惧

a.生命恐惧 Life fear ——出生恐惧,分离恐惧,个性化

b.死亡恐惧 Death fear ——害怕个性被死亡或团体吞噬

c.两极互相转化:生命的渴望/死亡的恐惧——渴望成为独立个体,恐惧在更大的整体中失去自我;死亡的渴望/生命的恐惧——渴望融入更大的整体,恐惧自己的独立性

4)a.生命渴望/死亡恐惧(个性的自我扩张)和死亡渴望/生命恐惧(向集体的自我屈服)这两极在人类动力中的互补性

b.与西方和东方文化差异的相关性;虐待狂和受虐狂;线性时间与渐进时间;科学与宗教。

c.以弗洛伊德的生平和心灵学为例,生活中的一极被否定,然后在理论中复活为理想形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