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读书

小心 | 不会深度工作的你正在丧失职场竞争力

2017-09-29  本文已影响27人  小雨蜗牛

先问个问题:“你有多久没有深度学习和思考了?”

“深度”或许是现在人们最稀缺的能力之一。“深度”不仅包含你学习的深度,思考的深度,还包括你工作的深度。或者应该说工作的深度包含了学习的深度和思考的深度,毕竟无论是学习还是思考,大脑都在急速工作。

近几年流行的碎片化学习,虽然对学习有一定正面效果,但往往只停于表面,难成系统;而羊群效应,人云亦云的行为也使很多人深度思考的能力逐渐丧失。

1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做《深度工作》,这是美国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提出的概念,他不仅是一名计算机博士,也是大学教授,同时还是畅销书作家,黑客博主。

纽波特认为,现代社会工作分为两种,一种是深度工作,一种是浮浅工作。

深度工作就是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能创造新价值且不易被复制。

而浮浅工作则相反,是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工作,往往受到干扰的因素展开,无法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被复制。

2

深度工作是有价值

我记得在2011年出版的《与机器赛跑》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当今时代涌现出的力量中,恰是数字科技的崛起使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以一种未曾预料的方式发生改变“。

如今,在智能机器不断改进,人工智能新潮的情况下,人与机器的差异逐渐缩小,更多的企业开始选择使用机器人代替人来工作以节省成本,可以预见大部分的浮浅工作会被代替。

而通讯和写作工具的发展方便了远程工作的同时,也促使了公司将关键岗位外包给行业翘楚。这种趋势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流行,咨询、写作、营销和设计等等,人力资源市场发生着全新的变革,一旦人才市场由技术实现全球共享,那么在市场顶端的人将会取得成功,而余下的人则会遭遇困境。

3

如何成为专家

虽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了普遍的焦虑,但有三种人能够在此变化中受益。

一是能利用复杂技术机器的高级技术工种;

二是超级明星,这里的超级明星并不是指演员,而是在某一领域的专家;

三是资本所有者。

像子沐君这样的劳苦大众,能改变和实践的只有前两种,成为稀缺的专家。

那么如何成为专家呢?

纽波特认为,进入精英阶层,成为专家必须掌握两种能力,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技术更新和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对人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设计,工具软件在不停的更新变化,新的软件也在不停的出现,这需要不停的掌握新工具。

同时也要关注新的机会,习惯平面设计的人可能没想到几年后ui设计会有如此大需求,同样当下最火的职业未必会一直持续,未来最火的职业还没有出现,所以迅速掌握工具的能力就成了一项必备技能。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想要保证工作质量和速度需要持续性的专注力,这需要深度工作的能力,而这还不够,你的对手不再是对手公司的同岗位人员,而是全球市场的人才精英。

比一般人优秀已不能满足需求,你必须持续性的突破,直至你的技能成为行业顶尖。需要不断的刻意练习,坚持一点一点的进步。

输出是验证你是否拥有精英级能力的最佳标准,产出成果是最好的方式。子沐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过打造自己的知识模块,并不断优化。这也是一种产品,精益创业的方法对于知识工作者同样适用。

作家、学者、大学教授、企业CEO、研发人员等大多在本领域取得成就的人都是深度工作的受益者。比如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教授亚当·格兰特,23次提名奥斯卡的演员伍迪·艾伦,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微软比尔盖茨等,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有着高质量的产出。

4

深度工作很少见

深度工作的价值显而易见,可以有效帮助建立个人品牌,尤其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但现实社会中却少有深度工作者。

原因就在于——网络工具。因为网络工具,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的从事着浮浅工作。回想我们的工作状态,微信朋友圈,网站,弹窗广告,工作邮件,视频会议等等,无处不在的干扰因素分散了大量的注意力,而深度工作需要专注。

在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工人凭借制作的小玩意可以生活的不错,但是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电商、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深度工作的就像核心货币一样重要。

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在对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会以可看见的方式完成更多的劳动成果,这也就造成了大量的浮浅工作,做得事情多,但没有高价值。

比如电商美工,本身是从事设计的职业,但大部分的图片相差无几,如果没有深度工作,刻意去练习,那么每天的工作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这效率会成为他们的价值体现,而技能却不会有任何增长了。

又如新媒体内容运营,很多内容运营因为各种因素没有以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为目标,反而以求数量取胜,这种工作也会陷入浮浅工作,事倍功半,价值不高。

5

如何做到深度工作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深度工作呢?

最重要的是远离社交媒体

远离社交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偶尔的微信消息,页面弹窗,还有骚扰电话都会干扰深度工作的效率,一旦从深度工作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进入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

著名演员伍迪·艾伦,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等,都习惯于写作研究时远离社交媒体,比尔盖茨米没年都会进行两次思考周,这才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同样马云每年都会有隐居辟谷的时间,董卿每晚都会远离电子设备专注看半小时的书,汪涵甚至将自己的朋友人数控制在极少的范围内,这些都是远离社交媒体,专注于拥有自己的时间。

子沐开始写读书笔记后,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干扰,关闭了微信朋友圈。发现并没有对生活工作造成任何影响,该了解的信息一样也没错过,反而给自己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学习写作。

习惯养成

习惯成自然,将你的深度工作时间固定在某个时刻或者某个地方,比如晚上8-10点,养成一种习惯。练习自己的专注力,工作时专注于投入进去。

利用碎片化时间

深度思考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没有工作的时间,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深度工作效果更好。比如在你去上班的途中,走路、散步等,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来进行深度思考。

摒弃浮浅的工作

在工作时候,尽量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就算你无法规划到每一分钟,那也要想好今天该做那些事,做到什么程度,尽快的让自己专注起来,进入深度工作。在下班之前完成工作,尽量减少加班。

深度工作并不是忙碌工作,能持续性的专注于一件事情,会将自己的认知推向极限,工作效率会大大加强,高质量的产出也只是时间问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