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不做完美超人
你是否曾像超人一样,给自己每天,甚至每周安排了一份完美的日程表,可总是在每次结束时像被超人打败的loser一样失望而归?
我曾经也是这样,安排计划时万分期待,可执行时却苦不堪言,只能失败而归,每天陷入死循环。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能带你逃脱这种死循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各项任务。
关于《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不做完美超人书的分类:实用性、时间管理类别。
阅读时间:3个番茄钟(25分钟+5分钟)
阅读方式:第一、二章用分析阅读:主要讲了增加时间和碎片化时间利用的方法;即仔细阅读,最后一章用检视阅读的方法:大部分是在举例说明前面内容的重点内容。
阅读建议:本书每章和每小节都有总结,可以先看总结内容,不懂的再去找原文和例子。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儿》具体内容:
第一章 让一天变28小时的初级技能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不做完美超人1、列出日常清单:日常事务是每天的基础;列出清单能避免焦虑;列出清单能有效思考。
2、用时间段而非日程表:熟悉运用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身心状态六大元素来安排活动。
3、不听改进规则:
4、你的早上都去哪儿了:
5、赖床是个伪命题:评估早起的需要;设置两个闹钟;有效清醒行为设置;错峰偷回时间。
6、不加班的方法:到点准时走;把加班放在早上。
7、晚间切勿高大上:晚间要放松;为第二天做准备。
第二章 不专注也能完成80%的任务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不做完美超人1、碎片化清单:发现有价值信息及时记录;事务记录;想法记录;筛选和压缩清单。
2、每日清单:花时间不断细化任务步骤的精准时间,为自己节约时间。
3、碎片化完成任务和记录:打卡、写日志、番茄钟、内心自然的选择。
4、反思与总结当日:优化清单和任务完成步骤。
第三章 如何坚持,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
1、碎片化的长期积累能造就大不同;
2、21天养成习惯纯属扯淡,减少干扰、创造环境才能培养习惯概率;
3、培养习惯不是机械重复,而是不断调整;清楚目的地变换,而不是傻傻地坚持;
4、碎片化思维培养;
5、接受失败、预见失败、避开诱惑;
6、朋友支持
今天观念的颠覆: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一点我深有感触:午休后做不了有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工作尽量安排在3点后;
2、打卡是为了关注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并促使继续保持;
3、很多人都喜欢睡前洗澡,可睡前2小时洗澡或者洗漱最好,你知道吗?
4、在《每天学点时间整理术》里面提到,每天早上用30分钟的时间对自己今天一天的活动进行安排,想的越细越好,可恰恰没有提到时间的观念。这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每个活动的步骤,以及每个步骤你所能用的最少时间。通常我们能提出个大概时间,可大部分活动你所需要用的时间至少比预计的时间少一半。
5、不考虑优先等级的划分,以自己最自然的状态行事,不拧巴。其实最开始看到这点的时候我是不赞同的,可后来一回顾我以前还真是,有些时间段就特别不愿意按照自己详细分析后安排的活动来执行,以自己最舒适的状态来选择的活动也许是最对的,不过优先等级我还是持保留态度。
这本书我想反驳的地方:
1、作者在第三章谈到番茄钟的用法,说它太死板、反人性。我想说:首先作者一定没有读过《番茄工作法图解》这本书,不然也不会这么妄下定论,想当然地理解番茄钟就是固定死的25分钟+5分钟休息,个人使用番茄钟最开始建议使用正常的25+5的方式,熟悉后自然可以调节适合自己的时间,时间不死板!其次,我愿意相信任何一本书的作者这一本书的目的都是为了希望对读者有用,上来就说别人的方法反人性是否也该考虑一下自己的表达欠妥当,《番茄工作法图解》里不是要你25分钟里偏执的只做一件事情,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书里有强调如何应对来自自己以及外部的干扰方法。
2、不要公开自己的计划,这部分我也持保留态度,毕竟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不能一概而论,我就是一个公开了能执行地更好的人,凡事因人而异。
最后的最后:
尽管对作者某些观念有不妥,但相信每个作者写作的目的都是善意的。
所以这本书的方法和总结也值得大家去学习和尝试,这本书还有两个优点:1、举例深入浅出,都是平时大家能遇到的问题,与生活贴近;2、本书配图较多,不枯燥,应用模板较多,操作简单,方便。
愿大家能从这本书还有我的总结中有所收获。
《哪儿有没时间这回事》——不做完美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