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可+

2022-10-30  本文已影响0人  魏家读书人

最近几年,一直流行一种概念,即各种“+”,最为明显的就是“互联网+”,而借助互联网+思维,确实也在互联网行业激起了一片又一片新的蓝海,例如,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互联网与精益的融合,缔造了智能的现代化,也出现了无数的可以借鉴学习的标杆企业和标杆工厂。也因为这样的成效,在很长的即使到现在依然流行着这种“+”的概念,作为企业的职场人,这种“+”也成为了各类培训必须要聚焦的核心。

那么究竟什么是“+”呢?我想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还只是似懂非懂的状态之中,只会有意识地跟上潮流,在任何事情或者工作中都要添加上“+”的字眼,好显得自己没有被时代抛弃罢了。

显得归显得。在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无论是我们的工程师还是我们的企业家,包括餐饮行业的店主,乃至外卖的骑手,都在被“+”的行列,这种被是不自觉有时甚至是不得已或者浑然不知。

“+”似乎是非常高大上的东西,这高大上我们暂且不考虑,作为每一个个体,我们是否考虑自己怎么让自己“+”起来呢?

最近听了中国建材董事长党委书记关于他们旗下一家水泥厂的案例,讲的是这家水泥厂的主业是生产水泥,但是厂长非常灵活来了一个“+”,在生产水泥的基础上,还生产其他的例如混拌制品等,结果是此项业务的营业收入超过了本业产品。于是,我想,到了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我们如何来“+”?

放大到国家的高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上提出国有资本引入战投,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于战投提出了“三高”原则,即“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从而实现产业协同和优势互补。这样的规则同样使用我们每一个个体。

这“+”应该是纵向的联系和横向的联系,即所说的纵横捭阖。例如,你做人力资源工作,做其中的一个干部管理模块,你如何做到人力资源+,在纵向思维上要掌握干部管理外的业务知识,如人才的评鉴技术和激励技术,如干部的考核;在横向上进行人力资源工作的拓展,站在全局角度思考人力资源倾斜和配备问题,从运营的角度思考产业的发展问题;更甚的是可以向外延伸,在人力资源工作基础上增强些心理学技能的增强,发展一门专业技能如促动师、培训师等等。

总之,借用那句戏谑的话,万物皆可“+”。只要你+的可以让“力聚一孔”而不至于太分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