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婚姻育儿

母亲是怎样炼成的:当我的孩子变成差生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67人  南德胡涂

                                                                               一

也许是从我的公众号里得知了我的联系方式,我接到一个求助电话:我的孩子曾经那么优秀,我花了那么多精力(我暂且理解为经济实力)培养ta,却突然提出停课一周,不愿意上学了......我只顾听着,电话那头是个无助的母亲。她只顾说着,说着说着就哽咽了。

三尺讲台我也滔滔不绝、游刃有余,我也承认我是个善于倾听的人。但是,此时但是又来了,我诚惶诚恐。我只是个三十出头的“资深的民办年轻教师”,听着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女性讲述着这么一段宏大的叙事,一段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奋斗史;我只是一个仅有着4年育儿经验的“自己都还没有长大的宝宝爸爸”,听着一个资深的母亲讲述着如此伟大的情节,一部儿女培养成长史;我只是别人家的老师,面对一个别的班级孩子的家长,我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如何去帮助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母亲,这将是一个艰巨的育人工程。

她说的:无非就是当年那么辛苦养大孩子,娇生惯养牺牲了自己给了孩子最好的最想要的;无非就是现在就是孩子厌学,无非就是孩子不愿意上学,无非就是孩子只愿意呆在家里只愿意和自己的漫画和自己的游戏和自己的偶像呆在一起,无非各种威胁父母、逼迫父母就范;最要命无非的是自己的心思一下子就会被“聪明的孩子”看出来......

我的心里这么多无非,她的心里全是是非。

孩子没有勇气面对老师、面对同学、面对紧张规律的学校生活;在家自由在在,看书(玄幻言情)、追星、漫画......孩子油盐不进.....

“教教我该怎么做!”这第一次聊就是两个小时。我哪敢说“教”,只能说“交流”。我没敢教她怎做,因为经验的东西都是成功者事后炫耀的资本,用于技术可以,用于“育人”那简直就是在害人。

我建议先不急着劝孩子上学,就让孩子一个人呆着,青春期这段路,总得先让青春飞一会日子的平凡会告诉孩子学习生活还不是最枯燥无味的。

                                                                               

没有调查,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讲道理:

1.改变自己,才有改变孩子的可能。过去那个“妈妈”孩子已经腻了,完全被掌握了,被“攻陷”了。不要管她学习了,不要问他要吃啥了。把自己多年没有做的事情做了,没有买的东西买了,没有去的地方去了。让孩子看看不一样的“老娘”“老子”,这些“小娘”“小子”才会刮目相看,才会重新拥抱。

2.只管去做,试了才知道有没有用。不要总担心方法不好,方向不对。一位母亲能想到的念头能做出的决定绝对都包含了伟大的母爱。不是方法不好,只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有些孩子的触动点就是比较深远。坚持去做,改变会自然发生,才能发生。

3.妈妈是最后的防线,绝对不能放弃。她经常说“我已经无能为力”“我怀疑这是不是我的孩子”“我已经想放弃”“我让她自生自灭好了”。我们听过太多母亲成就孩子的例子。对于孩子来说,正常的母亲都是有魔力的,如果连母亲都放弃了,就没有人能守护孩子了。

4.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沉浸在过去的付出和牺牲中,不要着眼于现在孩子的各种“白眼狼式”的现实中。变化即是成长,成长就必定付出代价——对于孩子和监护人都是如此。永远相信:别人家的孩子只是过去式和现在时,好孩子永远在有自己的明天。

5.叛逆就是逃出父母的价值体系,重塑自己价值体系的过程,是孩子成为自己的开端。因此,对于所谓的叛逆,帮助是最好的办法,改变是最好的心态。不用自己的更年期去对抗孩子的青春期,不用自己的血泪史去控诉孩子的青春时,不用自己的付出量来催生孩子的青春志。让孩子离开童年,走进青春,才能拥有未来。

                                                                              三

我不知有没有帮助到她,但是这一“教”就是两年,每次一聊就是将近一个小时,有时候是电话,有时是语音,有时是文字。孩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上学,与家长上演着“持久战”。这期间,孩子大闹过、绝过食、躺过床,父母哭穷、辞职、装病,各种家庭伦理大剧轮番上演。

每次聊完她总会说“孩子有病要治,虽然没有根治,但是我的心情却会好很多,又会重拾信心”。

她几乎每天一小汇报每周一大汇报。她急于让孩子回到学校,而我却不着急。我们期间也见过几次面。那张脸简直可以用“愁云惨淡万里凝”来形容。我建议:她把家里网络断了,每天正常上下班,做饭洗衣照顾孩子,散步聊天,逛街娱乐购物打扮自己。

同时我也建议:最后都是要用自己的内心拿主意。

有时候,她过意不去,会给我发来所谓的“咨询费”,我是断然不敢接。她却更加不安。她把我当成是“咨询师”或者“生活谋士”,她说我能帮她理清思路,能宽慰焦急的内心,能激励她在帮助挽救孩子的路上继续前行。何德何能,只能建议她给我的文章点点赞就好。我也有信心多写一些为凡夫俗子之流所费解的文字。

她说:学会接受别人的感恩,也是懂得感恩的一部分,莫让“无私”成为他人的负担。

                                                                               四

那时开始,她重新学习养孩子:看书,听讲座,请教专家、家长和别人家的孩子,从中选择最优的办法应对各种可能性。她说要开始在精神上陪伴孩子,物质上照顾自己。她说从没有感觉到为自己想要的去生活是这么安静完整。

 有一天,她跟我说:“孩子用手机给她写了文章给我看,询问我的看法。”接下来,她经常不经意间放在桌子上的励志类、情感类、文学类的书也会“不翼而飞”。

我想,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你除了接纳,还能有别的选择吗?除了“接纳——具体帮助——坚持——接受任何可能性”之外。因为我们的教育中就不能没有差生,因为他们是集体性格色彩中缤纷的一抹,因为他们身上有远远超过优生的一些品质:坚忍,接受,无限可能

但是她的孩子反反复复尽,依然自我、故我,做好的早饭有时候会不闻不问甚至自己去吃麦当劳,但是她能把早饭当做午饭吃掉,依然坚持做午饭。渐渐的能好好坐下来吃一段晚饭。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她们就一起聊偶像、聊娱乐、聊学校同学老师的八卦。孩子不上学,家长要上班,既然选择呆在家里,那么,在家里的一切,孩子要自己解决。

我觉得甚好,因为她的目的是在寻找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学校的那个学生。

                                                                        五

上学,回家,赖在家;

劝说,不理,斗争,提条件;

休学,转学,自己走读;

这些常规操作,让父母小心翼翼,投鼠忌器,举步维艰。

 我们之间的对话,要是能记录下来,一定是“奥斯卡最佳长镜头”,或者可以说是“诺贝尔文学奖最佳对话”。

 ♥以前注重孩子智力开发,忽略了德育的养成,现在只能心酸抹泪追悔莫及;

♥坚持,等待孩子明天用微笑为我擦干眼泪;

 ♥一想到孩子彳亍在家,无法沟通就痛心疾首,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三省吾身。

♥须知时光不可倒流,必知明日可待,因为孩子属于未来;孩子是上辈子的债,这辈子只能用爱来偿还。

 ♥十多年的教育问题终于爆发,多年的苦心经营付诸东流,无尽的挫败感,如果孩子拉不回来,我也不想回去了。下定决心不再围绕着孩子转,晚上去买了自己心仪已久舍不得买的东西,为自己更为孩子

♥孩子可以任性,你也可以,只有妈妈开心,孩子才会开心。

 ♥我生孩子的时候就九死一生,现在却还是一生九死:一直以来希望自己当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儿、好员工,多年努力似乎要因为一个小屁孩毁于一旦,现在回想,那些过往看重的东西都不重要了;

♥女人就不可能逃过孩子劫、孩子债,现在开始为自己好好活一回吧;萧伯纳说“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失去他喜欢的东西,最不幸的事就是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现在孩子可以上学了,我们是不是开始着手“补课”的问题;经历了这么多,决心要改变过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和形式上的陪伴了;

♥孩子的问题不是学习问题,学习也不是他们最在乎的事。我现在发现不是孩子屡教不改,而是大人屡教不改。

 ♥青春的孩子觉得现在的教育虚伪、虚无、功利,其实是他自己不敢面对;

  ♥大人不知道孩子怎么想的,孩子却常能看出大人的心思。不是气人就似乎奇人。

 ♥谋事在父母,成事在天,现在孩子就是天,老天的事只能接受。生活能改变人,孩子能改变父母。无数次以泪洗面不修边幅濒临崩溃,学会接纳让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上天给我们关上一扇门,就会开启一扇窗,哪怕是一条缝,光亮都会照进来。

                                                                               六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孩子终于愿意返校了。

 她希望我吸取她的教训。生活没有如果,孩子无法预知。明天遇见的都是未知的自己,未知的孩子。

她说,一路走来得到很多帮助,遇到许多好人;她说,今后会花更多精神陪伴孩子,也会投身慈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说,如果这段路是必然,早走总比晚行好,或许这是我们父母最后的教育他们的机会......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跟上孩子的步伐,不断学习,与孩俱进,才不枉无悔爱一场。”这是我对她最后的建议。

 当我们的孩子变成差生,除了接纳,就只有改变;除了改变自己,我们还能做什么?

                                                                           七

 几个月后,我收到一份酒店自助餐家庭套票,陪着妻子孩子享用美食;

 我还收到几份文档,洋洋洒洒几万字,内容是关于一位母亲与自己孩子的“后教育持久战”;

 人类所有的精神品质都是上天赋予,却又需要人类自己来挖掘。我能感觉自己有一项能力令自己佩服:即时教育能力——“即时对话”“即时反映”“即时梳理”“即时反馈”。因为这些对话都是毫无准备,毫无征兆,需要即时给对方信息反馈。我年轻,我资历浅,但是我占着“无非”的优势,占着“接触过孩子和他们接触过的人都多”的优势,讲什么我都不紧张,讲哪方面我都例子可以参照。

很多事情,本身都是简单的。只是有了竞争,才便得艰难,也因此才变得有意趣。学习就是这样,很多人胜在与人竞争,但是有些人败在与自己竞争上。

当我的学生是差生,当我的孩子是差生,我没有绝招,不谈技巧,也无法靠顿悟和灵光咋现来解决问题。我只能不断尝试。

现在许多教师(父母)一遇到问题就谈什么绝招,找什么技巧,却忽视了对自我身心的修养和自身专业能力的提高。其实,技巧性的东西大都是局限于具体情境下具体问题的招式,离开了犹如深厚内功的教育智慧就无法施展。比如,以人为本的理念、多种方案的预设、分类解决的方法、妥协多赢的策略,机智灵活地应对等,都能体现教师(父母)的教育智慧。

所以说,教育智慧并不是单纯的管理(培养)技巧,更饱含民主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问题研究意识及解决途径,是一个教师(父母)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