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非暴力沟通 | 我们能好好说话吗?

2019-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皇上明鉴

我们的原则是:能动手就绝不BB!

什么?打人不好!

好吧,那我们的原则是:能好好说话,就别吵吵!

这又不是个“零和博弈”,非要斗个你死我活,有输有赢,这是个可以双赢的沟通方式。我们能好好说话吗?

1

我们接下来分享几个场景。

孩子考试考砸了,父母对子女:你怎么考得那么差,你知道我为了你的学习牺牲了多少吗?你怎么就是不知道好好学习呢?

晚辈忘记对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对晚辈: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见到我怎么可以不跟我问好?诶,我说你,你怎么不听呢?你这个孩子真是不懂事。

下属犯错了,上司对下属:我骂你,是不断的鞭策你前进,当我都不想理你了,你也就停止进步了,你在公司呆着也就没有意思了。

我们不评论上面三个场景中的对错,如果你作为子女、晚辈、下属,当接收到批评和指责时,肯定会产生“心理防御机制”,并且在心理嘀咕:“我凭什么听你的,你认为的道理也只是这个水平的道理而已,听你的道理最多变成跟你一样的人,我才不想成为你。”

如果我们是上面的父母、长辈、上司,心里也开始“恨铁不成钢”地嘀咕:“我一心为了他们好,他们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我们是否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反思一下:“我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去达成共识,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我说的话呢?”

2

在马歇尔·卢森堡的书籍《非暴力沟通》中提出了个很好的解决方式,这个解决方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回归到以上第一个场景中“父母对子女”的训话,如何能够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呢?我们借用这四个步骤进行拆解。

观察:这次期末考你只考了班级30名,比你期中考试第20名的排名降低了10名。

感受:看到这个成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

需要:相信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请求:因此我希望你可以告诉我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能够给你什么帮助吗?

如果使用这种沟通方式,相信子女会以一种愿意倾诉的态度回答他的父母:“这段时间我回家玩游戏玩得比较多,导致了这次成绩的下降,为了不让你们难过,我希望接下来的时间,你们可以监督我玩游戏的时间。”这样的沟通方式,就帮助父母和子女化解了一个潜在的冲突。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个步骤的关键点。

观察:需要客观的陈述事实,不作出评价。比如这时候不能说:“你怎么期末考试考得那么差”,“差”这个字就违背了观察中“不评价”的原则。

感受:陈述感受的时候,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可以适当的示弱。比如这时候不能说:“你真是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明显带有责怪的意味,没有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需要:需要则是你希望跟对方达成的共识。比如这时候不能说:“你给我好好反思一下”,这不但不能达成共识,反而因为带有命令的口吻,而导致矛盾激化。

请求:请求则是你希望获得的帮助,或者是你能够提供的帮助。比如这时候你不能说:“以后我要天天盯着你做作业,我就不信治不了你。”

3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再来解决另外两个场景!

长辈对晚辈

观察:我看到你刚才看到我没有跟我打招呼。

感受:你不跟我打招呼,我感到有点伤心。

需要:我希望能够跟你的关系更好一点。

请求:下次见面的时候,我们可以互相问好吗?

上司对下属

观察:这次的项目,因为一个证件信息错误,我们失败了。

感受:这个项目失败了,我感到失望。

需要:我想你也是想要这次项目能够成功。

请求:你可以跟我说说这次错误的原因吗,我看看我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如果我们能够践行《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可以减少生活中很多的冲突。

为了证明你真正掌握了今天分享的知识点,我们来做10个小练习。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2.“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4.“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5.“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7.“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8.“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9.“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10.“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正确答案:2、4、6、10说话人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参考资料:

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