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感言集之233:圣人百世之师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尽心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圣人,百世之师”颇有感触。圣人,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效法的楷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延续的精神偶像。像伯夷、柳下惠这样的圣人高风亮节、清廉敦厚给后世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原文如下:
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大意:
孟子说:“圣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圣人。所以,听到伯夷高风亮节的人,贪婪的人会变得清廉,懦弱的人能立有志向;听到柳下惠高风亮节的人,刻薄的人变得敦厚,庸俗鄙陋的人会变得宽宏大量。圣人在百代之前发奋进取,百代之后,听到的人,没有不奋发振作的。不是圣人能做到这样吗?更何况当时亲身受过圣人熏陶的人呢?”
个人看法:
孔子本人对伯夷、柳下惠都是赞口不绝,其中孔子在《论语》中曾先后多次赞颂伯夷,评价伯夷是“古之贤人也”,“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并评价他“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相比伯夷叔齐宁愿饿死,也不降低自己理想标准,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
从孔子对于伯夷、柳下惠的评价而言,一个有气节,宁可饿死也不愿意屈从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现实;一个是三落三起,能屈能伸,做高官也可以,做一个低级小吏也能够全心全意做好,心态丝毫不受影响!
在孟子看来伯夷、柳下惠堪称圣人,但是真正最完整的圣人还是孔子。不过如果我们学习伯夷,主要是学习伯夷的立远大志向,不做一个贪念欲望重的的人;我们学习柳下惠,主要是学习他心胸博大、宽宏大量、能屈能伸、温和敦厚的品格。
不管是伯夷还是柳下惠、周公还是孔子,这些圣人的截然不同的个性造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独有的人格魅力,正是这些圣人的人格力量,才有孟子所总结出来仁人志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格高大的大丈夫形象,这就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脊梁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力量。
回到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所遇到的境遇早已不同,但是我们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有了伯夷柳下惠孔孟这些圣人的高尚的道德基因,我们就可以战胜许多横逆,我们在挑战面前就可以能屈能伸,我们就能够区分哪些是有价值,哪些应该坚守哪些应该放弃,重要的不是我们有没有取得所谓的位置或者获取多少财富,而是要衡量获取这些东西是不是符合我们心中的良知?是不是会触碰道德的底线。因为君子爱财当 取之有道,君子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233:圣人百世之师
201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