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惆怅
多日阴雨绵绵的天气不自觉就让人感到惆怅,离开的主题思考了很多次,也写过好几次故事核,试着写了好几次开头。看到离开这个世界就更下不了笔了。
在病房里上班最容易看到生离死别,尤其是我们那样大多都是老年人的病房。关于生死,我有太多感触,难以说出口,也难以用文字能描绘出心中所想。
我一直觉得死亡是一种解脱,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生活太艰辛/太苦的人,神明会来救他。
每一次参与抢救,内心是震撼肃静的,争分夺秒与死神战斗。但很多时候面对已经恶病质/癌症转移/毫无希望的病人,我更希望他们放弃挣扎,接受命运的安排。
见过许多临终病人,能放下从容面对的人是极少的,大多人活在抱怨愤怒或委屈中。
有20多岁的年轻人确诊为肺癌晚期的,也有年轻人大咯血送进ICU最后没能抢救回来的,还有15岁的糖尿病患者被截肢最后多器官衰竭的。他们始终在我脑海里,凄惨/忧伤/抱怨/愤怒/绝望的一张张脸。父母不管是低声呜咽还是哭天喊地,命运之轮无法改变,生命就是那样脆弱。年轻人的离开总是让人难以接受,心里不自觉地涌起一阵阵悲凉。
老年人的离开可能更容易接受些。而我所看到的并非如此,那只是一部分能够安详晚年的老人能够笑着离开。很大一部分人不得善终。有的老人子女众多,生病住院时没有家属照顾,打电话过去各种推脱,没有人拿主意,反而责怪父母年轻时不公平,钱给得不公平,分房子不公平,都不愿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等到父母不行了,家属蜂拥而至,各种吵闹强迫老人立遗嘱,分钱分房。有时候还会在抢救的时候就开始吵闹不休。也许真正没被抢救过来的原因是被气死的吧,人死之前,最后消失的感官是听觉。
这样的老人有钱有医保能够治病多多少少也算一种幸运。更惨的是,有的老人疾病虽然迁延不愈,但可以通过药物维持,但对子女来说就是一个拖油瓶。我曾经遇见过一位老人没有家属照顾,病情危重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在病房里,医生打电话喊不来家属。他的儿子只会打电话吼他/骂他,怪罪他拖累了一家人,用了太多的钱,让他去死。后来这个老人在病情严重/呼吸困难的时候,凭着最后一口气选择了自杀。儿子来了,脸上的那种冷漠,甚至是有种暗暗的窃喜挂在脸上,让人毛骨悚然。
也有老年人,明明家属尽心尽力照顾,体贴入微,他们却将自身不满的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对子女诸多抱怨/敌意,逢人便践踏自己的子女,骂子女不孝。那怕子女付出再多,她也觉得理所应当。
我始终觉得伤害是互相的,不管是溺爱下长大,还是棍棒下长大。教育不好子女,恶果只能自己尝。无法教育出感恩的子女,自身一定有一些问题。
人心永远无法满足。凭着亲人这一纽带,有太多的责任扛在了那些软弱善良的人肩上,他们凭着对亲人的爱承担着不该肩负的重。
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我们生活在巨婴国,集体心理年龄不超过1岁,停留在口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