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的假设:改变与转化

2023-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忘初心坚定信念

我们的假设是:就根本层次而言,人是不可能改变的。这一点,我们在《存乎一心》中有更详尽的说明。一个人改变不了他与生俱来的生命结构或本性,强迫自己去忽视过去的人生,也无法将它的影响连根拔起。

每个人手上都有老天发给他的一副牌,但大多数人都不敢运用自己手上的牌,或因为没拿到较好的牌而陷在怨愤的泥沼中。即使在指引和资讯不足的条件下,尽己所能地将手上的那副牌运用得淋漓尽致,岂不是较明智的做法?

广州季节交替在树上面体现,枝干上一边的树叶正在凋谢,一边的枝干正在生出新芽,形成了奇特画面,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我们发现这是令很多人却步的生活态度。为一个比较美好的未来做准备,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感。一个人要是不去追求更好的未来,而直接专注于当下的生命实相,会感到一股恐惧涌上心头。人生就只有这样吗?我无法挣脱自己的命运了吗?至少当我生病或需要改变时,我相信我知道自己是谁;我知道能对自己和其他人有什么样的指望,就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安全感。要是我不界定自己为病人或某个需要改变的人,那么我是谁呢?

一个人的性格结构很可能在生命初期就大致确定了。他会遗传到一些特质,而这些特质又会受到幼年经验的影响。当他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他基本的性格模式就已经相当牢固了。这个深层结构,这个由天生的倾向、早期的经验,和后天的学习共同打造的混合体,会跟着人一辈子。这个深层结构不是一样东西,解剖学也找不到它的位置;它是由性格里各种根深蒂固的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我们认为所有以改变性格基体为宗旨的所谓"改变疗法",注定都会走上失败一途。

当人们带着他们想要"解决"(亦即他们想要治疗)的某个"问题"来参加海文学院的某个课程时,他们的首要之务,就是向这种有些不实际的野心及摆脱问题的心态妥协。如果问题是抑郁,他们想要摆脱"它":如果是过敏症,他们想要治愈它;如果(对烟、酒、药、人)有上瘾的倾向,他们想要通过某种心理手术切除这个瘾头。我们会建议他们停止尝试去克服这些"问题",而是去深入它、了解它。一如我们在第13章提出的,人们的过敏症往往是极度害怕亲密的矫饰。依赖往往也是缺乏信心和决心的掩饰,而"抑郁"通常也只是一个笼统的词汇,用来涵盖情感固着和孤僻、退缩所引发的种种症状。

简言之,根本不需要解决任何问题!人们并不是有需要被治愈的疾病,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有血有肉的人,都有着自己的经历、独特的倾向和体验生命的特有方式。如果人们不再野心勃勃(且徒劳无益)地渴望变得“正常”,他们就比较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所以与其采取改变疗法,我们主张的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发掘和揭露过程,让每个人对自己有更多的觉察。秘诀是不再试图逃避自己,而是深入地安住在自己的体验里,奇妙的事可能就会发生;一个人就能自主的决定要如何展现自我,也就有了转化的可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