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海想法心理

读《唐诗三百首》20|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2

2024-03-21  本文已影响0人  叮_咚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这个“窥”字真是神了,如画龙点睛,让这两句立刻活起来。气喘吁吁爬了几十里山路到达山顶,敲了半天的门,却没有人理睬。那肯定是不死心的,忍不住伸长了脖子从门缝看看屋里到底有没有人。情态上惟妙惟肖,心理上活灵活现。

“无僮仆”“唯案几”,没有僮仆,室内只有简单的桌凳茶几,可见生活极为简朴。这才是真正的隐者呀——没有物欲、反观内省。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这两句是诗人的推测——隐者不是坐着他那很简陋的车出门游玩了,就是钓鱼去了。

“巾柴车”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在《归去来辞》中,陶渊明说他有时候坐着巾车,有时候乘着小船,在山水间游玩。

“钓秋水”也是一则典故,出自《庄子·秋水》。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两位大夫请他出山做官,被他拒绝了。

说起来庄子真的蛮有趣,他太喜欢讲故事了,连拒绝人都用故事的。

庄子说:“听说楚国有一只3000多岁的神龟 ,楚王可尊重它了,杀了它之后,把它的壳放在精美的匣子里,还盖上了华美的绢布,并且供奉在太庙里。可是,如果你是龟,你是愿意死后留下壳被人崇拜,还是愿意活着在泥塘中摇着尾巴爬行呢?”大夫回答:“愿意活着。”庄子接口道:“那二位请回吧,我也愿意活着在泥塘中爬行。”

好玩的故事、智慧的拒绝!

言归正传,“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是通过诗人的推测,描写了隐者逍遥自在、飘然出世的隐居生活,这种侧面写法比直接描写更为灵活有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这一句之中有着淡淡的失落,这是人之常情。诗人竭尽全力,累巴巴走了30里山路来拜访隐士,却吃了个闭门羹。放谁头上,谁能不垂头丧气?我们的同情之心顿生,可是,我们为诗人的那一声叹息还没有发出,诗人却已经笔锋一转,为我们展现了一片令人眼前一亮的清新风景——“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雨后的草儿青翠如洗,薄暮之中,松涛声声。

紧接着,更是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如此清幽的景色,涤荡着我的耳目和心胸,令我心旷神怡,虽然没有拜访到隐士,可是我已经领悟了清心静心的道理。”

至此,访人已经变成了问景,而且诗人在这清幽的山景之中获得了禅趣,兴致不减,似乎还更盛。

这种随遇而安,是这首诗最令我欣喜和感动的地方。访友不遇,没事啊,我自己看看风景好了。没法和朋友交流隐居心得,没事啊,我自己思考体会好了。

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能如此随着境遇的变化适时调整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平静安祥之中,那我们的人生无论贫富贵贱,我想那都将是幸福的一生。

                  2024年2月2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