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两本书上的几句话,让闺蜜看到崩溃,我却想到其它
今天收到闺蜜的一通电话。电话那头,闺蜜泣不成声,电话这头的我,有难过、有感悟。
闺蜜被两本书上的几句话击溃
闺蜜先跟我分享了她这两天的两本书上读到几句关于兴趣的话。
《普通心理学》上有这么一段话:
在儿童时期,兴趣是支配心理活动与行为的主要动力;在青少年时期,理想上升到主导地位;在青年后期和成年期,人生面、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主导的心理动力……
无独有偶,前两天她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下面这句:
兴趣有直接兴直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这往往是客观事物引人入胜而使人们对它发生兴趣。
间接兴趣是人们对活动结果发生兴趣。是指对某种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意识到完成该项任务的后果有重要意义而去积极完成。
虽然内容不同,但是相关,讲的都是兴趣。
读了这两段,让她有点恍然大悟:兴趣可以培养、引导;并且兴趣做主导只是在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支配孩子活动的动力是会改变的。
她一直认为孩子学习最有道理的话,是人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的理解是:孩子的学习要依照他的兴趣来,否则孩子便学不好。
闺蜜说,今天她才发现,对孩子的教育似乎被孩子的兴趣牵着鼻子走了:练琴怕逼他太紧,让他失去兴趣;阅读基本遵照他的喜好来;学习时间长短也要按他的要求……
然后,她瘫倒在沙发止又仔细想了想,除了兴趣,孩子的很多活动,她都过于顺着他本人的意愿走:有些早该去除的小毛病还依然存在;不好的习惯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继续;早该拥有的技能一直都没能学会;学习上的弱项一拖再拖……
“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父母身上的问题。以前,我总以为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遗传或影响所致。今天却让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孩子的问题是父母造成的。”闺蜜哭得越发厉害。
说到这里,闺蜜开始大哭。边哭边继续忏悔:“孩子身上的这些问题感觉都是我造成的,都跟她本人的性格有关:被动消极,拖拉,隐忍,常立志但做不到立常志,呜……”
我耐心地等她哭诉完后,对她进行了一番安慰,闺蜜慢慢转为平静,一声叹息后挂断了电话。
深思
电话过后,我陷入了沉思。
在我的眼里,闺密是个公认的好妈妈,从孩子未出生就立志做个好妈妈。学习育儿知识,多年来从未间断。她是我们眼中的好妈妈,为了孩子,她辞去高薪职位,全身心地教育孩子。孩子是老师和大家眼中的好孩子,善良懂事,学习中等偏上。
但闺蜜今天却全盘否定了自己!否定了自己多年的努力!否定了自己的所有成绩!
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她读书、辞职,为的是不想让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她为自己和孩子打造的帝国在她的心目中无懈可击,她的教育完美无瑕,但今天她无意中却发现了一点瑕疵,这足以摧毁她的信心。
她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
想到这里,我发了一条微信给她:“亲爱的,你培养的孩子外貌潇洒,善良懂事,学习成绩稳定,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是我们大家公认的榜样。有儿如此,母复何求?为人母你已做得很到位,不要苛求自己,何况无瑕不成玉!”
过了许久,手机才“滴”的一声,收到闺蜜的回信:“我已雨过天晴。我知道我有点完美主义,但我真的不想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留有遗憾。但现在事与愿违了。”言语中透露的还是一丝丝的失望。但我没有再劝,“解铃还需系铃人”,她阅读过那么多的心理方面的书,她了解自己,她的心结只有她自己才能完全打开。
正视自己,调整自己
闺蜜今天的行为其实是在进行自我反思,只是力度大了点。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否定自己。人生历程,是遇到一个又一个岔路口,我们基于一定的认知水平,而做出抉择。世上任何事,任何决定,总有遗憾。“收之东隅,失之桑隅”,“顾此失彼”、“此消彼长”,阐述的都是这个道理。教育孩子,也如此。
每个人都有成为父母的能力,但未必有成为好父母的能力,成为好父母需要学习。闺蜜多年来都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已是难能可贵!
只是教育纵有千案万例,但终究是别人的孩子,别人的经验。每个孩子都不同,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走在育儿之路上的父母都是孤独的,因为无经验可以参照,只能是摸索,并不断调整自己。
并且,调整需要时间,绝非一蹴而就可以达成的。要给足自己时间,循序渐进地完成。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另外一件令妈妈们苦不堪言的事情——情绪控制。面对恼人的情绪控制,妈妈们往往是这样的状况。意识到需要情绪控制,学到一些技巧,往往希望自己在实施的第一天就做到不发火一次,一步到位,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确的做法是让自己逐渐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再减少生气的次数,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专家说她“从最初的有意识管理自己的情绪的时候,从开始看着孩子生气、减少发脾气,然后少生气,到最后不生气,用了十年的时间!”专家尚如此,何况我们一介平民呢?
做妈妈不易,无论是否全职,需要考虑的事情都很多。但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照顾好自己,做好自己。爱自己才能爱别人。
如果你整天蓬头垢面,忙忙碌碌,过着杂乱无章的生活;或者终日无所事事,内心极度空虚;又或者自己还是个未成熟的“孩子”,习惯被别人照顾,那就先把自己打理好,做一个成熟、充实的人。只有这样,面对孩子时,你才会有精力、有能力去照顾他,照顾他的生活、学习,还有情绪。
如果遇到问题,请一定积极、正向面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因为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努力去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比如我的闺蜜,目前她需要将顺从变为引导,变被动为主动,想办法去激发孩子某些方面学习的兴趣。并顺应孩子成长的心理变化,面对孩子不同的成长时期,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作孩子成长的引领者。